March 16, 2007 -- 一項最新研究結論指出,在美國,黑人和白人間的平均壽命差距現已縮小,其代表的意義是,人種間在先天健康上的不對等有所改善了。
於《美國醫學協會期刊》中發表的該研究報告顯示,在2003年,白人比黑人平均還要多活了6.33年,相較於10年前的8.44年壽命差距,已有所改善;同時期,女性在人種間的平均壽命差距則從5.6年,縮小至4.5年。
根據國家衛生統計中心的資料,整體而言,在2003年,以出生時所預測的平均壽命白人為78歲,黑人則是72.7歲。
在1984至1990年之間的壽命差距急劇升高之後,黑人和白人之間的壽命差距就逐年縮小,1984至1990年間的惡況,大部份是因為暴力兇殺案的升高,以及愛滋病的出現;這兩者都對黑人的死亡率有不成比例的負面影響。
不過,研究總結指出,那些死因在1993年後降低,這將有助於弭平黑人和白人之間的壽命差距。
研究報告執筆之一Sam Harper博士指出,抗逆濾過性病毒藥物(antiretroviral drugs)的廣泛運用,阻止黑人男女的愛滋病死亡人數的升高;黑人男性亦從意外死亡和暴力兇殺案的下降中獲益,而這兩者都是因為經濟改善帶來的結果。
加拿大蒙特婁McGill 大學的Harper博士向WebMD表示,並不是說各個方面都有進展,我們真正做的不少,且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心臟病是關鍵因子】
Harper博士表示,研究人員也看到女性心臟病病逝人數的下降,那特別有益於黑人女性;降血壓及降膽固醇藥物的廣泛使用,以及女性對疾病的警覺性升高,都被視為是根本的原因;然而,男性中卻沒有相對應的心臟病病逝人數下降的狀況發生。
Harper博士指出,黑人男女性仍都比白人還要容易因心臟病而病逝,其間的差異是如此大,因此心臟病對黑人和白人之間仍存在的壽命差距佔30%的影響力,那是我們得持續注意預防並施以治療的部份。
【維持進展】
美國公衛協會主席Georges Benjamin醫師表示,該研究大部份都是好消息。
他向WebMD表示,我的問題是,我們是否能保持這正確的方向走下去,他提出警告,犯罪和兇殺案的趨勢是循環性的,而平均壽命的人種間差距,也可能因為經濟狀況的惡化而再次擴大。
Benjamin醫師表示,他認為嬰兒死亡率是人種間社會和經濟狀況的最敏感指標;在2003年,黑人嬰兒的死亡率,是每1,000個新生兒有14.01名早夭,而每1,000個白人新生兒中,早夭的僅有5.72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