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drs.com】紅肉中的飽和脂肪長期以來被認為與心臟病有關,但最新研究指出,它可能不是唯一的兇手。 根據最新研究指出,腸道內的細菌會將肉鹼轉換為會加速硬化並讓動脈壁增厚的化合物,肉鹼是一種會堆積的蛋白質,尤其在牛肉、羊肉、以及鹿肉中很多。 通常肉色越紅,代表肉鹼越多,雖然豬肉被認為是紅肉,但它所含有的肉鹼不如牛肉、羊肉、以及鹿肉多;雞肉以及魚肉含量更少。 研究人員在這篇刊載於細胞代謝(Cell Metabolism)期刊的研究中表示,他們建議預防與治療心臟病的藥物新標的,而且這篇研究讓大家更加關注,飲食補充劑中含有肉鹼以及相關化合物的安全性。 克里夫蘭診所的Stanley Hazen醫師表示,肉鹼並不是食物中的必須營養素,因為我們自己會製造所需的肉鹼。我們體內每個細胞都需要肉鹼,它可以把脂肪轉換為能量。 當我們餵飽自己的時候,我們也在餵細菌吃東西。吃下去的肉鹼越多,腸道內就越可能有細菌,轉換成會促進動脈壁變硬、變厚的化合物。 研究人員也測量了約2千6百位去檢查心臟問題者,血液中的肉鹼以及TMAO含量,結果發現,這些數字比膽固醇更能預測心臟疾病風險。 資料來源:http://www.24drs.com/WebMD/chinese_t.asp?page=1&who=091e9c5e8103554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