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ril 14, 2009 – 心臟病是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的致命主因,通常在少有徵兆下發生致命的心臟病發作以及中風。 常規篩檢冠狀動脈疾病被認為是一種可以確認高風險糖尿病患者的方法,但是一篇新研究顯示沒有證據支持這項實務。 篩檢未能顯著降低那些沒有心臟或動脈疾病症狀者在平均追蹤5年之後的心臟病發作或心因性死亡。 研究者之一、耶魯大學醫學院心血管內科的Lawrence H. Young教授向WebMD 表示,研究對象的心血管事件發生率出乎意料的低。 這項研究登載於4月15日的美國醫學會期刊。 Young教授表示,在美國,大約有2,000萬人有第二型糖尿病,有心血管症狀的病患應該要篩檢,就整體公共衛生考量,不需要全面性篩檢。 【糖尿病與心臟病】 三分之二的糖尿病患死於心臟病或中風,糖尿病患發生心臟病的比率是一般人的兩倍。 根據美國糖尿病協會(ADA)的資料,成年糖尿病患者發生致命或威脅生命之心血管事件的風險和心臟病患者相似。雖然這些統計資料看來不利,但新研究發現一個出乎意料的結果,降低心血管風險的努力似乎有發揮功效。 這項研究包括了1,123名第二型糖尿病患者,他們在參加研究時沒有冠狀動脈疾病症狀。 半數病患接受心肌灌流攝影(MPI)檢測,一種可以測量流往心臟血液的壓力檢測,其他病患接受標準醫療處置。巧合的是,ADA以及其他醫療機構,在研究開始後不久修改了他們的糖尿病治療指引,呼籲對心血管風險因素,如高血壓和高膽固醇,進行更積極的治療。 研究者、耶魯的Frans Wackers博士向WebMD表示,結果顯示,接受預防性藥物的研究對象比率從研究開始時的30%到40%,增加到研究結束時的70%到80%。 他表示,很可能是預防治療的增加造成我們意料之外的好結果。 特別是: * 篩檢的病患中,只有7個非致命心臟病發作以及8個心因性死亡(2.7%),未篩檢的病患中,有10個非致命心臟病發作以及7個心因性死亡(3%)。 * 根據MPI檢測,篩檢病患不到四分之一(23%)顯示有心血管疾病,只有6%有嚴重冠狀動脈堵塞。 * 在這5年的研究期間,只有約5%篩檢病患進行手術重建血流,未篩檢組有7.8%的病患進行手術。 【及早診斷、更好的治療】 Young教授表示,MPI結果相當異常的病患有比較差的預後,他們有心臟病發作或者心因性死亡的風險,在研究期間,依舊只有每年約2.4%。 Young教授表示,第二型糖尿病患的冠狀動脈疾病風險的確增加,但是最近幾年報導的負面訊息是過於誇張了。接受現代的預防治療且密切追蹤的病患,狀況都相當好。 糖尿病專家、哈佛醫學院的David Nathan醫師指出,糖尿病患若能獲得及早診斷,將可以有比較好的結果。他向WebMD表示,及早發現表示我們可以在病患發生心臟病之前偵測出更多病患,也能因此讓更少人面臨必須進行血管成型術或繞道手術的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