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y 22, 2003 - 吸入性類固醇是治療氣喘的主要藥物,但長期使用高劑量的吸入性類固醇可能會引起骨質流失、白內障或其它副作用,不過現在有最新的研究顯示,即使嚴重的氣喘患者,一旦病情獲得控制,即能安全地降低其吸入性類固醇的使用劑量。
Neil C. Thomson博士說,這個研究顯示,慢性氣喘患者在中、低劑量下即能控制氣喘復發的情形,因此我們相信,大多數患者,而且即使是嚴重的慢性病患者,中、低劑量的治療將對他們的病情有很大的好處。
在259位長期穩定的氣喘患者中,研究人員發現,降低一半的吸入性類固醇劑量並不會使他們的症狀惡化,一年後這些降低治療劑量的氣喘患者與那些仍維持高劑量的患者一樣依然過得很好。
下階療法(step-down)是將吸入性類固醇的劑量減半,當氣喘患者的症狀惡化時,再逐漸增加劑量。在這個研究結束前,試驗組患者的吸入性類固醇劑量平均比那些維持高劑量的氣喘患者減少了25%,一年後,兩組患者都以類似的口服類固醇劑量來治療氣喘復發。這個研究結果發表於5月24日出刊的「英國醫學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
氣喘專家William Anderson博士說,由這個研究可以證明那些在臨床上已經常採用下階療法治療氣喘的醫師是對的,他同時補充,未來美國也將採用這種下階療法來治療氣喘患者。
這個研究中的氣喘患者在開始時所使用的劑量比一般氣喘患者高出許多,嚴重氣喘患者在初期的確需要高劑量的藥物治療,而這個研究顯示,即使是嚴重的氣喘患者,降低治療劑量的下階療法仍能有效控制他們的病情。
美國過敏、氣喘與免疫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Allergy, Asthma and Immunology)發言人Anderson博士表示,施行下階療法時必須要很小心,因為治療氣喘的最大問題不在於劑量太多,而是怕劑量太少。
許多人受氣喘所苦卻未接受吸入性類固醇或其它方法的治療,其實他們根本不必受這種苦,因為氣喘絕對是可以治療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