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吃魚可促進胎兒發育且不影響懷孕時間長短及早產發生率 |
|
May 12, 2004 -- 根據一項新的研究指出,懷孕末期規律食用魚類,可促進胎兒發育;而魚類攝取量豐富的飲食,並不會對懷孕期間及早產發生率造成影響。
近期研究發現,有些魚類含大量的水銀,那種量危險到足以危及準備懷孕、已經懷孕、哺乳中、以及幼童的健康!長久以來這個議題一直廣為研究人員、政府機構、及準媽媽們爭論不休,然而,眾所周知,魚類(尤其是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那些)卻又是健康飲食的重要組成!
到底懷孕婦女吃多少魚才算安全呢?為了避免魚類所含的水銀傷害發育中的胎兒,甚至有說法建議懷孕婦女每週所能食用的罐頭鮪魚量,應該少於7盎司!FDA建議,每週吃12盎司煮過的魚,還是安全的,你可以選擇吃貝類、罐頭魚類、小型的海水魚類、或是養殖魚類,反正就是增加食物的多樣化就對了!
不過,魚類或魚油補充品之中所含的omega-3脂肪酸,到底是怎麼影響發育中的胎兒及母體呢?目前已知omega-3脂肪酸可以加速胎盤及胎兒的血流量,然而,研究人員也推測,過量的omega-3脂肪酸可能會加速子宮及子宮頸的變化,而導致子宮收縮甚至分娩!
英國布里斯托大學(University of Bristol)兒童健康專家Imogen Rogers醫師,於英國醫學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發表研究指出,懷孕期間的長短或是早產發生率,雖然與飲食中的omega-3無關,但卻可輕微地促進胎兒生長速率。
魚和胎兒生長速率
該研究中,Rogers醫師及其團隊,針對居住在英國西南部的10,000名懷孕婦女,所收集的飲食問卷及生產資料結果進行分析。在32週懷孕期間,前三個月中,每個受訪者於完成的飲食問卷中皆攝取了不同種類的魚。
研究團隊比較受訪婦女的答案及醫院生產資料,並註明初生兒的體重與在母體期間(如懷孕期38、39、40週才生產),也註明母親的年齡、身高、體重、教育程度、吸煙及飲酒習慣等。
結果發現:
* 受訪婦女平均每天食用魚量,約相當於1/3小罐鮪魚。
* 吃最多魚的婦女族群(約一天攝食量為一整罐魚)和吃最少的相比,胎兒過輕比例較低。
* 吃魚並不影響早產發生率。
Rogers指出,雖然這項議題至今仍沒有定論,但研究指出,懷孕期間攝取魚油補充品,可有效延長維持懷孕期,避免早產,且不影響胎兒的生長;事實上,也有研究指出,魚油補充品可能對胎兒正常體重有礙。
不過,Roger醫師認為,由於該調查收集的時間點,鎖定在懷孕8個月後,因此並不能客觀地由此闡述吃魚和早產之間的關連性;對於懷孕42週仍未能生產的婦女,現行使用引導分娩的方法,也可能多少導致其分析結果被部分扭曲。
另外Rogers醫師也強調,如同其他白肉魚一般,鮪魚的omega-3含量較低,然而,該調查之初,並未區分註明社時鮪魚或其他魚類,這也可能導致不同的分析結果。
Roger醫師解釋指出,魚類所含的某些其他營養成分可能和胎兒成長速率有關;至少在該研究中,還看不出魚油含量對胎兒的影響。
|
|
最後修改日期: 2004/5/19 上午 09:13:00
|
相關醫療新聞:
.當個健康的準媽媽
.多次超音波檢查對胎兒是安全的
.魚肉中的水銀成分不會影響懷孕婦女
.孕婦超重 寶寶也過重
.B計劃無法降低懷孕機率
》更多相關醫療新聞...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