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t. 17, 2003--維持定期運動的計畫對我們大部分人來說是很難達成的,但最新研究顯示,心臟病發作的患者最需要進行這種定期運動計畫,如果他們未遵循醫師的交代進行這樣的心臟復健計畫,可能會讓他們自己處於危險的狀態中。
研究人員發現,14%的心臟病發作患者在完成正式的心臟復健計畫後就再也沒有運動,此外,有些患者即使真想實行醫師所交代運動計畫,但是實際上在復健後的運動量卻經常少於醫師所要求的標準,運動強度也不足。
美國凱斯西儲大學Bolton學院副院長Shirley M. Moore說,我們想藉由這個研究來找出患者的運動量為什麼會減少,研究發現,這些患者並不了解有氧運動對他們的意義是什麼,也不了解我們為什麼要設計這些他們不喜歡做且又不太舒適的運動計畫。
《心臟病發作後的運動量減少》
研究人員將這個研究結果發表於本週在Kansas市舉行的美國心血管與肺部復健協會(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ardiovascular and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年會中。
研究中有一組包含83名曾經心臟病發作、繞道手術或氣球擴張術(一種可消除血管阻塞的手術)的男女受試者,研究人員在他們完成一項為期12週的心臟復健計畫之後進行追蹤。
研究人員要求這些患者每週至少運動3天,且每次至少運動35 ~ 45分鐘,並每天記錄他們的活動量,而在研究開始與運動12個月後這些患者會接受心跳速率的監測。
雖然每次的平均運動時間仍維持在48分鐘左右,但研究人員發現,他們在其它的運動評估項目中卻降低許多,例如: * 不運動的人數從第一個月的18%到第12個月增加到55%; * 運動頻率從第一個月10.4次減少到最後一個月的5.7次; * 運動量從第一個月的8.7小時降到最後一個月的5.3小時; * 運動期間平均一個患者達到目標心跳速率範圍所花的時間從第一個月的34%降到第12個月的28%。
那麼多患者不實行運動計劃,將會增加某些嚴重的問題,而心臟復健的輔助處方可能是讓患者維持運動所必須的項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