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g. 22, 2003 - 詩人都知道,心臟與心理是互相影響的,但是直到如今,科學家才真正明白這個道理,根據最新的研究顯示,心理健康有助於心臟的健康。
「腦、行為與免疫(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期刊中有一個特別的主題是研究影響心臟病發生的心理危險因子,美國華盛頓Georgetown大學Willem J. Kop博士說,這些研究顯示,你的心理狀態會影響你的免疫系統,而你的免疫系統則會影響你的心臟健康,在冠狀動脈疾病發展的各種過程中,心理因素會影響免疫的作用。
不同的心理健康狀態會影響不同時期的心臟病病情,Kop博士指出了3種心理上的危險因子,包括:急性、偶發與慢性。
《憤怒、心理壓力與猝死》
突然高漲的強烈情緒似乎是源於心臟,不過卻對心臟大有影響!突然憤怒的情緒會使一個人發生心臟病的機率增加2倍以上,動脈血管疾病的患者當中,30 ~60%都是因為心理壓力所引起(例如:動脈血管阻塞)。
動脈血管阻塞的患者特別容易受到影響,心理因素會影響免疫反應,因而活化或甚至引發硬塊沈積於血管壁上,不過確切的發生原因還不是很清楚,同時這也是這次深入研究的主題。
《憂鬱、疲憊與心臟病》
心理健康的問題會不斷造成心臟的重大傷害,尤其是憂鬱症!憂鬱症與一連串會影響免疫系統的不同化學訊號有關,這些化學訊號會促成心臟病的長期發展,經過一段時間之後,這些化學訊號便會將穩定型的心臟病改變成為不穩定的心臟病,有趣的是,不同形式的憂鬱症可能會對心臟產生不同的影響。
《心臟病個性?》
持續存在的心理因素可能在心臟病的發展初期扮演某種角色!固執的個性,例如有敵意的個性、A型行為模式,以及低社經地位等都會提高首次心臟病發的長期風險,其中敵意的個性常與受損的免疫系統有關。
這些慢性心理問題不僅只是如此,它們也是影響憂鬱症與憤怒是否會反覆發作的原因之一。
其實大部分這些心理因素對心臟的影響並不大,但這種影響會隨著時間而逐漸加強,尤其當患者本身又有其它像是肥胖等心臟病危險因子存在時更為明顯,因此Kop表示,他希望在對心理健康與心臟健康之間的交互作用有更多瞭解後能及早確認出高危險群並予以早期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