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7月8日─幾株高致病潛能導致胃潰瘍的菌株也能促進某些常見類型的腦中風的發病。研究人員說這項研究結果表明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感染和炎症是導致心臟疾病和腦中風發展高度可疑因數。
雖然以前的研究已經證實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會造成動脈狹窄,與心臟病和腦中風的發病有關,但有些結果是自相矛盾的。然而,現在研究人員認為只有某些菌株特別是具有破壞能力的菌株會增加腦中風的發病風險。
羅馬Tor Vergata大學研究人員第一次發現這些菌株在血管堵塞造成的腦中風病人的血液中更為常見。當供給腦部血液的血管堵塞時發生,這種類型的腦中風占腦中風的80%。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會導致胃潰瘍的發生,但是這項研究的作者說當腦部供血的大血管堵塞時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會使病情惡化。某些菌株能夠產生一種物質攻擊這些血管脆弱的血管壁造成炎症和腫脹─進一步減少腦部的血流量,增加腦中風的發生風險。
這項研究比較了缺血性中風病人和類似的健康人情況
研究人員發現所有受試者幽門螺旋桿感染情形相似。但是有大血管堵塞的腦中風患者中高致病潛能菌株感染率顯著的提高。
這項研究也發現在腦中風的病人中可以反映體內炎症情況的C反應蛋白(CRP)也提高了,但是感染了高致病潛能菌株的病人CRP最高,這表明他們的炎症更嚴重。
研究者說如果有更多的研究證實這一結果,那麼治療幽門螺旋桿感染是減少腦中風的發生風險的一種簡單易行的方法。
這項研究結果發表在7月8日的美國心臟協會雜誌Circulation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