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 18, 2002─最新研究顯示,短期口服低劑量類固醇可達到長期緩解腕道症候群的效果。
腕道症候群(Carpal tunnel syndrome)的發生是因為手腕關節組織發炎並壓迫到神經而引起,經常需要從事慢性重複性動作,例如打字的人較常發生,症狀是在患部會有感覺麻木、虛弱、笨拙、手腕關節手掌、及手指刺痛,甚至會影響患者的睡眠。
即使目前已有一些療法能成功治療輕微的腕道症候群,但由過去的研究我們知道其復發率仍舊頗為頻繁。一般可以在手腕關節注射類固醇或最後不得已的時候以手術治療。
台灣台中榮總Ming-Hong Chang博士表示,這篇研究顯示,短期口服低劑量類固醇可長期緩解腕道症候群的症狀。這篇研究也刊登在12月份的「神經病學、神經外科與精神病學」(Journal of Neurology, Neurosurgery, and Psychiatry)期刊中。
本研究為決定短期與長期口服類固醇對於緩解腕道症候群的效果如何,研究人員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其中一組患者每天口服類固醇prednisolone 20毫克,2星期後改以每天服用10毫克prednisolone,並再持續2星期;另一組患者在前2星期的治療與第一組相同,但後2星期則僅給予安慰劑服用;而無論是研究人員或患者都不曉得他們所拿的藥物劑量多寡。同時在治療開始的前後,也都會調查患者發生麻木、疼痛、虛弱、笨拙、刺痛,或半夜醒過來等現象的頻率。
結果在一個月的追蹤之後,4星期都以類固醇治療的患者,其症狀改善程度達66%,而實際上僅接受2星期類固醇治療的患者,症狀僅獲得48%的改善。
而一年後,以類固醇治療4星期的患者,49%仍舊獲得改善,類固醇僅治療2星期的患者則只有36%獲得持續的改善,但研究人員這兩個數據間的差距不具明顯意義差。
研究人員認為,如果患者在治療初期即有不錯的效果,我們可以預期它的長期療效應該也會不錯,因為在這個研究中,兩組的最後結果並無太大差異,因此他們認為短期服用低劑量類固醇可為治療腕道症候群的最佳療法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