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感優,語感也佳? |
|
研究指出,音樂訓練能激發對音調的敏感度,而有益於語言學習。
|
March 14, 2007 -- 西北大學研究團隊指出,音樂課程訓練大腦的方式,和語言學習有異曲同功之妙。
研究團隊包括Patrick Wong博士和Nina Kraus博士。
Wong博士、Kraus博士及研究同仁,對10名業餘的樂師進行研究,這些樂師至少受過6年的音樂訓練,從12歲時甚至更早就開始習樂。
為了進行對照,研究團隊亦對10名非樂師進行研究,而這些非樂師所接受的音樂訓練未超過3年。
受測者有項小事須配合,在看影片時在頭上戴著電極感測器,好讓研究人員監測腦幹(大腦的根部)的腦波;腦幹的功能之一就是處理音訊。
在播放影片時,研究人員則三不五時地將中文「ㄇㄧ」的聲音傳送到受測者的耳中,受測者沒有人懂中文;「ㄇㄧ」的聲調則隨機地以三種不同的音調播出:高、中和低,各個聲調則各有不同的中文字相對應。
【音樂和大腦】
研究人員在不同的音調播出時,同時對受測者腦幹的腦波繪製出圖表,他們發現,相較於非樂師,業餘樂師的腦幹對音調的變化比較敏銳。
Wong博士於西北大學的一封新聞稿中表示,即使其注意力是放在影片上的,或是那些聲音對業餘音樂師而言不具有語言上或音樂上的意義,但我們發現,相較於非音樂師,有受過音樂訓練的人在抓這三種聲調時的能力強太多了。
Kraus博士提到,彈奏樂器會用到腦的不同部位,但腦幹似乎和音調的識別有關。
研究人員指出,此研究發現對於何以音樂家擅於學習新的語言,可能可做出部份的解釋。
該研究於《自然神經科學》期刊線上版中率先發表。
|
|
最後修改日期: 2007/3/23 上午 09:18:00
|
相關醫療新聞:
.你記憶中的自動點唱機在放哪首曲子?
.重賞之下 工作更賣力
.睡眠可能是大腦加強記憶的黃金時間
.阿斯匹靈可能無益於老化的大腦
.業餘拳擊手處於大腦損傷風險
》更多相關醫療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