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儲存在體內的多餘熱量會提高癌症風險 |
|
對實驗鼠的研究顯示,癌症風險並非來自所攝取的熱量,而是自已儲存的。
|
Jan. 2, 2007 -- 一項針對實驗鼠所進行的研究指出,癌症風險的提高並非來自所攝取的熱量,而是未消耗、燃燒的熱量所導致。
眾所皆知,限制熱量攝取的飲食能降低罹癌風險,並減緩部份癌症的惡化;大部份的研究人員認為那與熱量攝取有直接的關連性。
不過,伯明罕市阿拉巴馬大學的營養科學教授Tim Nagy博士卻有另外的看法。
當人體攝取的熱量,超出體內所能燃燒掉的,多出來的熱量就會變成脂肪儲存在體內;Nagy博士探討究竟是這些多出來的脂肪細胞影響罹癌風險?還是多出來的熱量本身影響了罹癌風險?
為了驗證這個想法,Nagy博士的研究團隊設計了一項精巧的實驗,他們將老鼠以基因工程的方式使其罹患攝護腺癌。
【進食量相同 熱量燃燒較多】
他們餵食兩組實驗鼠總熱量數相同的食物,但其中一組實驗鼠待在溫度適宜攝氏27度的籠子中,另一組所待的籠子溫度控制在攝氏22度;待在較低溫籠子中的實驗鼠,需要燃燒較多的熱量以求保暖。
三個星期後,相較於待在溫暖籠子中的實驗鼠,待在較低溫籠子中的實驗鼠體重比較輕,而且較不會罹患攝護腺癌。
【進食量較多 熱量也燃燒較多】
在第二項實驗中,兩組實驗鼠皆被允許盡本能肆無忌憚的吃;待在較低溫籠子中的實驗鼠,比待在溫暖籠子中的進食量多出約30%。
最後的結果是,待在較低溫籠子中的實驗鼠和待在溫暖籠子中的一樣胖,而且兩組罹患攝護腺癌的機率幾乎相當,而和其多攝取的熱量無關。
【全都怪罪脂肪嗎?】
Nagy博士於新聞稿中表示,這項研究顯示,精瘦相對於肥胖在對抗癌症上有較大的保護效果,多出來的熱量儲存在體內而沒有消耗掉,會提升罹癌風險。
Nagy博士與研究同仁指出,脂肪細胞並不只是留住多餘的能量,這些脂肪細胞會放射出許多種類的化學訊號,而這些訊號對人體有著很深的影響。
這些訊號之一有稱作瘦體蛋白(leptin)的,瘦體蛋白使得某些癌症易於惡化;Nagy博士研究中的較胖實驗鼠,其體內的瘦體蛋白數值比待在較低溫籠子中較瘦的實驗鼠要來得高。
另一種訊號是脂締素(adiponectin),它似乎能預防癌症,肥胖者身上的脂肪細胞並不會產生和精瘦者一樣多的脂締素;Nagy博士研究中的較胖實驗鼠,其脂締素的量比起待在較低溫籠子中較瘦的實驗鼠還要來得低。
【運動是解答嗎?】
人們如果想要把自己的身子弄冷,好預防癌症,將不會是個好方法;不過,Nagy博士和研究同仁指出,人們或許可以從更大量的運動來獲得相同的效果,因為那也能燃燒掉多餘的熱量。
Nagy博士和研究同仁指出,就公共衛生的立場而言,評斷是否相似的益處(如待在較低溫籠子中的實驗鼠身上所見),也能藉由運動來達成,將是值得玩味的。
該研究發表於1月1日的《癌症研究》期刊中。
|
|
最後修改日期: 2007/1/17 上午 09:25:00
|
相關醫療新聞:
.中西醫治癌有效嗎?
.機器人手術用於癌症治療的新趨勢
.成醫正子造影統計:1.2%癌患有第二種癌症
.第三屆大腸直腸癌「愛相挺」活動 病友招募開跑!
.北市宣佈91年十大死因自殺致死逐年攀升值得注意
》更多相關醫療新聞...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