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ril 18, 2006 -- 在學校待得越久可能對心臟健康越有幫助。
刊載在美國醫學協會期刊(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的研究顯示,教育程度最高的年輕人冠狀動脈鈣化的風險最低。
冠狀動脈鈣化是動脈硬化的警訊,動脈硬化是指動脈變硬、變窄、甚至被血小板阻塞;冠狀動脈能供給心肌血液,如果被血小板阻塞,那心臟病發作的風險就會提高。
教育程度跟冠狀動脈有什麼關係呢?Lijing Yan博士與同事們表示,很有關係;Yan博士任職於芝加哥西北大學Feinberg醫學院的預防醫學部門。
【在學校的時間】
這篇研究是針對2,913位年輕人研究長達15年,研究於1980年中期開始時,參與者是18歲至30歲;參與者包括560位男性黑人、748位女性黑人、783男性白人、以及822位女性白人,他們住在芝加哥、明尼亞波里斯市、加州奧克蘭市、以及阿拉巴馬州伯明罕市。
在實驗開始時有測量參與者的血壓、膽固醇含量、腰圍、是否吸菸、以及運動量,15年後參與者再次測量所有項目,並請他們說明最高學歷,以及用X光電腦斷層掃描確認冠狀動脈鈣化狀況。
Yan博士和同事們將教育程度分成五個等級:
• 高中肄業
• 高中畢業
• 大學肄業
• 大學畢業
• 研究生
以上的分類是根據每個階段所花費的時間而定。
【教育跟心臟的關係】
研究的關鍵問題是:參與者在這15年後是否有冠狀動脈鈣化現象;那時最老的參與者已經45歲了,而且他們並沒有因為年輕而不會有冠狀動脈鈣化。
研究顯示,整體約有9%的人冠狀動脈鈣化,參與者受教育的時間越長,冠狀動脈鈣化的機率就越小。
光是紀錄在學校幾年還不夠,還要校正參與者的心臟收縮壓、吸菸狀況、腰圍、運動、以及總膽固醇等會稍微影響實驗結果的因子;然而,Yan博士的研究小組強調,教育程度仍是最重要的因素。
總之,高學歷可能有優勢,但他們似乎也是其他正向特性的標誌;對於教育程度低的反之亦然。
當然,這個研究並不能證明教育程度高就一定心臟健康,或是教育程度低的人注定會冠狀動脈硬化;心臟疾病是美國成人的主要死因,而學歷並不能改變這點,因此要與醫生討論自己的心臟風險。
Yan博士與同事們指出,教育程度低的人如果努力,應該有助於建立並維持良好的心臟健康,所以及早開始努力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