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50歲時你的心臟病風險有多高? |
|
Feb. 6, 2006 -- 在美國50歲的人口中,有超過半數的男性及40%的女性,將在50歲後罹患心血管疾病;不過,研究人員表示,相對於在50歲時具備數項危險因子的人,罹病的風險則後者高於前者許多。
史上初次全面性心血管疾病終身風險評估,強調早期降低風險,以預防日後罹患心臟和血管疾病的重要性;心血管疾病包括心臟病發作、心絞痛、冠心病、中風和下肢跛行(週邊動脈疾病)。
進行終身風險評估研究團隊中的Donald M. Lloyd-Jones醫師表示,降低風險的方法,包括維持健康體重、做大量的運動、控制膽固醇和血壓、戒菸。
他表示,一旦風險因子成形,很難亡羊捕牢;如果我們能讓人們對健康的生活型態和風險因子更加注意,我們則必然能將這項疾病變為過去式。
【根除未來的風險】
西北大學的Lloyd-Jones研究團隊運用取自Framingham心臟研究中心的資料,該研究追蹤數千名患者數十年之久,以計算在50歲時之終身心血管風險。
他們發現:
* 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平均終身風險,男性約52%,女性約39%。
* 到了50歲時,若具備兩項以上心血管疾病之風險因子,則終身風險則躍升至男性69%,女性50%。
* 到了50歲時,若風險因子狀況最佳化,則終身風險僅於男性為5%,女性為8%;風險因子最佳化,代表他(她)們並未超重、未吸菸、未罹患糖尿病,膽固醇值及血壓皆正常。
Lloyd-Jones向WebMD表示,這些低罹病風險的50歲人士,較有可能活到90歲,反之,具備兩項重大心血管疾病風險因子的男女之存活率中位數則大概少了十年;假設你到了50歲,風險因子狀況是最佳化的,那麼你實質上排除了將來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子。
研究分析中,僅3%的男性和4%的女性,在他(她)們50歲時,是屬於如此低罹病風險的分類;不過,Lloyd-Jones表示,應有更多的美國人能在60歲時幾乎沒有心血管疾病因子。
他表示,雖然是老生常談,但運動、飲食健康及保持健康體重則能帶來全新的希望;然而,超重及肥胖的人數卻是不斷飆高。
【糖尿病患者危險性最高】
研究人員檢視3,564名男性和4,362名女性的就醫紀錄,他(她)們在50歲時未有任何心血管疾病之病史;這些男女被追蹤觀察數十年,而所有心臟病發、冠心病、心絞痛、中風、下肢跛行(因循環問題而造成的腿部疼痛),及因心血管疾病而死亡的所有病例,皆被紀錄。
當研究人員計算可調整風險因子之影響,像是體重、吸菸史、膽固醇值及血壓,他們發現到:
* 糖尿病是罹患心血管疾病最嚴重的單一風險因子;糖尿病患中大約有67%的男性在他們50歲時,以及57%的女性在她們75歲時,罹患心血管疾病。
* 吸菸者和非吸菸者在心血管疾病的終身風險上相似,但吸菸者較早有心血管疾病方面的問題,而且平均提早五年病亡;研究人員補充,這可能是其他吸菸相關的病因所造成,像是肺病和癌症。
* 50歲時體重過重或是肥胖,則和心血管疾病的終身風險「些微」增加有關,並造成存活率的降低。
這項研究發表於2月14日的美國心臟協會期刊《循環》中。
【早早採取預防作為】
Lloyd-Jones表示,人們瞭解自己終身心血管疾病風險,將能鼓勵青壯年人,及早採取行動降低風險,並抱持著希望。
大多醫生目前使用10年風險模式,以評估該如何積極治療心臟病和中風高風險的患者;不過,因為心臟病發作、中風,或其他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這項評估可能並不足以用於年輕人或中年人身上。
舉例來說,50歲的人,膽固醇和血壓雙高的患者,在60歲時有心臟病發,或因冠心病而亡的風險僅7%;但其終身風險則是同齡非吸菸者的10倍之高。
Lloyd-Jones表示,很顯然地,預防作為需在50歲之前的20、30年就準備好,因為即使是單一重大的風險因子在50歲時出現,實質上卻升高了心血管疾病和較短存活率的終身風險。
波士頓心臟科醫師Jorge Plutzky醫師表示,終身風險評估必須協助第一線的醫師,能較佳地傳達心血管疾病風險的觀念、給他們的較青壯年病患;Plutzky在布萊根婦女醫院主持血管疾病預防計畫。
他表示,心臟科醫師不常看到沒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患者,就像這項研究中的50歲患者群,這項研究或許能幫助那些診察到這些患者的醫師,以協助患者瞭解自身的風險為何。
|
|
最後修改日期: 2006/3/1 上午 09:47:00
|
相關醫療新聞:
.糖尿病自我保健停看聽
.向冠狀動脈疾病說拜拜
.認識高壓氧治療
.64切CT提供心血管病患客觀診斷 彌補傳統檢查誤診缺憾
.心安才能安心過冬∼心血管疾病高危險群請定期受檢
》更多相關醫療新聞...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