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某些婦女懷孕病症風險高 |
|
March 10, 2005 - 研究人員已經準確指出提高女性常見的懷孕病症,子癇前症(preeclampsia)的風險因子。
子癇前症有三個特殊的症狀:水腫(而特別是在腳、腿和手會流汗)、高血壓、尿蛋白(腎臟損傷的徵兆);以上三項必須同時發作。
症狀可包括流汗、體重突然升高、持續性頭痛、視力改變,和嘔吐;不過,某些女性不會有任何症狀;子癇前症通常發生在懷孕後20週。
嬰兒出生是唯一真正的治療方法,假設胎兒尚未準備好出生,病床上休息或適當的醫療可當作輔助,以允許胎兒有更多的時間來發育;如果放任不管,子癇前症會惡化成子癇症(eclampsia),這將會是個危險的狀態,造成母體急性發作和昏厥,也可能造成母子雙亡的慘劇。
英國牛津英格蘭約翰瑞克里福醫院首先提出量化子癇前症的風險因子,8個懷孕婦女就有1個會惡化成子癇前症,而這是母親和胎兒不幸死亡,以及造成早產的重要原因。
患有子癇前症的婦女若要生下一胎,則會有七倍的風險會惡化成潛在危及生命的狀況。
首席研究員Kirsten Duckitt醫師向WebMD表示,這些發現顯示,如果孕婦曾經有子癇前症的病史,密切關心她們的健康則是相當重要。
然而,先前患過子癇前症的婦女將會好轉,這並不是最大的考量,很顯然的這些女性需要被密切關照。
除了曾經罹患子癇前症,研究人員發現其他幾項因子也會增加子癇前症的風險。
* 患有糖尿病的婦女,演變成子癇前症的風險高出四倍。
* 懷第一胎的婦女,則有三倍高的風險。
* 腹中胎兒若不只單胎,則會提高風險三倍。
* 家族有子癇前症的病史,則會提高將近三倍的風險。
* 超過40歲才懷孕,則提高了將近雙倍的風險。
* 懷孕前就有高血壓,會略為提高罹患子癇前症的風險。
* 超重會加倍子癇前症的風險。
* 抗磷脂質症(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這是女性有了不正常的抗體,而增加罹患子癇前症的風險將近十倍,抗磷脂質症也會提高流產的風險。
蘇格蘭葛拉斯哥大學婦產科教授Ian A. Greer醫師向WebMD表示,醫師長久以來就知道這些風險因子,但他認為這些危險因子之間的關聯強度會讓某些人感到吃驚。
在這項最新的研究報告中,於3月12日出刊的《英國醫學期刊》發表,Duckitt和同僚Deborah Harrington檢視52件於1966至2002年間所進行的子癇前症研究。
伴隨研究所發表的一篇評論中,Greer指出,有更多的事項需要去執行,以確認孕婦承受子癇前症的風險。
他表示,爭議中最重要的是在例行(產前)的評估中,為何無法以血壓和尿液的檢查,做出子癇前症的診斷,來識別出婦女所承受風險?
英國團體「行動聯盟」成員Fiona Milne向WebMD表示,所有孕婦需要知道她們對子癇前症的個別風險因子,得經常去看她們信任的婦科醫師,並確定她們的血壓和尿液在每次的門診中都有做檢查。
Milne表示,我們知道這個病況從診斷發展到婦女可能潛在死亡,平均就只在兩週內;子癇前症可由簡易的血壓和尿液分析來識別,這並不需要什麼高科技的檢查方式。
德州的一名婦產科醫師Susan M. Ramin向WebMD表示,美國的醫師傾向對他們的患者做出好的子癇前症診斷;Ramin醫師指導休士頓德州科學中心大學婦幼醫學分部。
她表示,假設女性接受例行的產前照護,她將會進行例行的體重、血壓和尿液檢查;儘管我們知道風險在哪,但除非這名婦女是排定期程或是待產,否則我們沒有適切的治療,還是一樣。
Ramin是美國國家健康機構所贊助研究的一員,研究關於是否抗氧化物維他命C 和維他命E可幫助婦女對抗子癇前症;大約有10,000名懷著第一胎的婦女將會參加這項試驗。
|
|
最後修改日期: 2005/3/29 上午 09:30:00
|
相關醫療新聞:
.當個健康的準媽媽
.無聲無息的殺手-骨質疏鬆症
.防治乳癌從自己做起
.乳癌防治知多少
.婦女的寧靜殺手卵巢癌
》更多相關醫療新聞...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