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媒體暴力激起孩童的恐懼和攻擊性 |
|
Feb. 17, 2005 -- 當電視上、電影中或電腦螢幕上出現了暴力畫面,會對觀賞孩童的想法、情緒和行為「染色」。
長久以來,專家論辯媒體暴力是否(或是如何)影響孩童;現在,英國伯明罕大學的兩名專家加入了論戰。
Kevin Browne博士和Catherine Hamilton-Giachritsis於2月19日出刊的The Lancet期刊中指出,已有試驗顯示,電視中、影片和電玩遊戲的暴力畫面,對知覺、想法和情緒有實質上短期的影響。
他們重新檢視了針對兒童和媒體暴力所進行的六項研究,研究都是在北美洲所進行的,其中兩項聚焦於電視和電影的影響;而其它四項研究則針對影帶和電玩中的暴力。
任職於大學法庭心理學中心的研究人員指出,暴力影像增加了孩童產生攻擊性或恐懼行為的可能性,特別是男童。
研究人員表示,媒體暴力對較大孩童和少年的長期影響較不明朗;此外,他們也發現媒體暴力和犯罪的直接關聯性證據不夠充份;許多研究對媒體暴力都給予負面評價,其中指出暴力的結果很少顯現出來。
評論指出,一項美國報告指出,研究出42%的暴力場景是為博君一笑,那可能致使易受影響的孩子對暴力存有不切實的觀念。
那種孩子最容易受影響?
相較於其他孩子,某些孩子更容易受媒體暴力的影響;除了年齡,人格特質也很重要。
另外,孩童的性別也是關鍵;研究人員表示,男孩比女孩容易受影響,但性別差異的領域則需要進行更多的研究。
心理健康的問題也會影響;研究人員表示,已有小型實驗朝這個領域進行研究。
此外,小觀眾的家庭成員也很重要,研究指出,媒體暴力對功能不健全的家庭影響較大;舉例來說,在暴力充斥的家庭長大,自己是家暴受害者或是目睹家人受暴,這所形塑的人格特質傾向就會較具有攻擊性。
媒體暴力不只和攻擊性行為有關聯,也可能會嚇到孩子;對小孩子來說尤其如此,像是電視新聞播報911恐佈攻擊畫面。
重視媒體暴力
研究人員指出,理想的狀況是節目製作人應對製作出的影像有警覺性,而家長要知道孩子到底看了些什麼。
不過,在現實世界中要家長監看孩子接收媒體資訊的習慣是很難的,許多家長不知道他們的孩子每天所看的電視、電影、影帶和電玩內容為何?
研究人員表示,影帶、衛星、有線電視在在都讓孩子可任意接收到媒體資訊,特別是在他們這個年齡、發育階段、心智健康所不適宜的媒體暴力。
他們進一步表示,電玩則要更複雜些,電玩會將玩家拉進遊戲的「虛擬世界」中,而許多都充滿著暴力;遊戲裡面有人形角色會比純粹暴力更具影響力,因為玩家會有投射心理。
研究人員指出,如果家長無法做到把關的工作,他們應該要和他們的孩子一起看那些有暴力內容的影片(不論是虛擬或實際的),並鼓勵他們以批判性思考來看待那些暴力。
他們建議,和孩子談論現實、正義,以及暴力所帶來的後果,如此一來,家長就能降低暴力影像所帶來的影響。
|
|
最後修改日期: 2005/2/25 上午 10:02:00
|
相關醫療新聞:
.全年無休的傳染高手
.響應「世界口腔健康日」 守護孕婦嬰幼兒牙齒
.壓力大、易緊張 當心腸胃道鬧情緒
.哺餵母乳3個月 減少兒童尿床發生率
.出生僅五天的男嬰罹患罕見大動脈完全轉位症北上開刀
》更多相關醫療新聞...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