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 5, 2005 -- 一項政府的研究顯示,現在有性行為的女性比起1995年的時候,使用避孕藥的情形比較少。
不過,這並不能責怪青少年的性行為,因為減少使用避孕藥的是那些現在已經成年的女性,那些在她們20幾歲的時候,除了不想使用避孕丸的人之外,不想要有小孩子的女性們。
根據美國衛生部(DHHS)的調查,這表示美國有450萬名女性是非預期懷孕的高危險群,而這個數字比1995年的時候多了143萬;這是在2002年時親自訪問全國7,643位女性的調查,並在上個月公佈了調查的結果;研究結果由Alan Guttmacher機構的資深研究人員Laura Lindberg博士進行分析。
Lindberg博士向WebMD表示,值得特別關心的是,假設有98%具生育能力的女性使用避孕丸,那麼會有約一半的非預期懷孕是發生在2%未使用避孕藥的人之中,有性行為且未吃避孕藥的女性會懷孕的機率是85%,這代表有超過1百萬的人可能發生非預期懷孕。
非預期懷孕已經是一個重要的健康問題,Emory大學婦幼中心的資深研究人員Laura Gaydos博士指出,在美國有超過一半是沒有計畫性的懷孕,而非預期懷孕是比較不健康的。
Gaydos博士向WebMD表示,非預期懷孕確實是一個問題,且大部分是發生在成年女性的身上,而不是青少年;通常非預期懷孕的產前檢查較少,而且比較有可能接觸到危險的因子,例如酒精或是香菸;流產的比例比較高;生下體重太輕或是嬰兒早夭的風險也比較高。
對於避孕丸的錯誤訊息?
為何有這麼多女性將自己暴露在風險之下?從數據是無法回答這嚴重問題的,而事實上,他們指出,有愈來愈多的女性從醫師或是護士那兒得到家庭計畫的相關資料。
Merry-K. Moos,PN,FNP,MPH,FAAN,指出,或許醫生們並不是故意造成避孕藥使用減少的情形;Moos是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的婦產科教授,她向WebMD表示,我們的教育是,如果你不使用避孕藥的話,你就會懷孕,但這並不是絕對的。
她指出,有些女性可能因為在幾次未避孕的性愛之後沒有懷孕,而認為她們是不具生育能力的,因此她們不吃避孕藥來「測試」她們的生育能力。
Moos提出一個更好的建議,就是不要把焦點放在避孕,而是放在做出正確的選擇;她認為應該要教育大家,如果你選擇不用避孕藥的性愛,那你就是選擇要做父母親;這是自己做決定,而不是相信宿命。
Lindberg博士也表示,這結果可能要歸咎於善意的訊息;她表示,女性需要清楚且不矛盾的訊息,也就是如果你正確地使用賀爾蒙避孕法的話,那它將是避免非預期懷孕99%有效的方法;節育的衛教與其他計畫的範圍都刻意集中在這些方法的失敗比率,而不是它們所能提供的保護程度,這樣當然會讓女性感到困擾;威脅女性有關避孕藥丸的健康風險,或是說避孕不一定能保護你之類的話,會讓女性覺得「我幹嘛要這麼麻煩呢?」。
Moos指出,至於一個女性的生育選擇權所代表的並不只是問她要不要避孕而已,而是要幫助每一個人做出對她最好的選擇。
Moos表示,在臨床上,他們都太快指定女性使用某一種避孕方法,讓病患覺得不舒服而在回診時表示「這方法並不適合我」,或者是在沒有預估讓病患的身體適應二至三個月的時候就指定她們避孕的方法。有許多人告訴她,她們無法避孕,而那只是因為她們曾經使用過某種讓她們感覺不好的避孕法,然而,她們不知道其實還有很多其他種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