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有些人可以不治療前列腺癌 |
|
最新研究指出,主動監測的效果不錯。
|
March 19, 2009 -- 最新研究指出,對有些前列腺癌初期、預後良好的年輕男性來說,最好的治療方法可能是根本不要治療。
對於一些有其他健康問題的年長患者來說,他們可能在前列腺癌擴散以前就死於其他原因,因此,用主動監測或嚴密追蹤這種密集監視的策略代替治療是最可能的做法。
這種想法對於年輕人來說可能太危險了,因為他們可能因此要跟前列腺癌一同生活數十年。
但最新研究顯示,不管他們的年齡多大,主動監測是經仔細挑選後之前列腺癌患者可行的選擇,只要他們被嚴密地追蹤,確定他們的疾病沒有惡化即可。
262位被診斷出前列腺癌而沒有治療的患者中,有43人在平均追蹤30個月後需要治療;有1名患者在癌症擴散到骨頭後死亡。
芝加哥大學泌尿科醫師、主導這篇研究的Scott E. Eggener醫師向WebMD表示,這個策略確實有風險。他們在這個研究中所能做的是量化這種風險,而風險看起來是非常低的。
【沒有治療前列腺癌】
Eggener醫師澄清,不是所有前列腺癌初期以及預後良好的患者都適合用主動監測。
根據美國癌症協會表示,在美國,有六分之一的男性會去接受前列腺癌診斷,但死於這種疾病的比例非常小(1/35)。
手術和放射線治療可以挽救性命,但也有嚴重長期副作用的風險,包括大小便失禁、腸道問題、以及性功能障礙。
Eggener醫師表示,有些男性可能急著做對他們未必有益、無法避免問題、或無法延長生命的治療,嚴密觀察某些患者也許能在不增加癌症擴散的機率下維護生活品質。
這篇最新研究報告是針對1991年至2007年之間,美國和加拿大四個治療中心徵求的262位前列腺癌患者進行研究。
所有男性在參加研究時都不到75歲,平均年齡是64歲。所有人都是初期、局部的,且都有最適合的生物疾病標記,像是前列腺特異抗原(PSA)分數低於10 ng/mL或是Gleason分數在6以下。
患者要做兩次切片檢查來確定是否適合用主動監測,第二次是在第一次切片檢查後的3.7至10.5個月之間進行,結果,第二次切片檢查約有30%當初被認為適合主動監測的患者,因為需要接受治療而被排除。
Eggener醫師表示,他們認為第二次切片檢查是用來確認患者不適合主動監測的重要步驟。
【多數患者沒有進展】
除了主動監測之外,患者要做身體檢查、每六個月做一次PSA檢驗、建議每一到兩年做一次切片檢查。
平均追蹤兩年半的研究期間,有43位參與者顯示癌症惡化而接受治療,其中兩名患者的癌症擴散至前列腺之外。
研究結果刊載在四月號的泌尿學期刊(Journal of Urology)中。
美國癌症協會副主席Len Lichtenfeld醫師向WebMD表示,研究結果支持有些前列腺癌患者可能不需要治療的理論。
他表示,第二次切片檢查應該有助於確認哪些人適合做主動監測,但是他也同意嚴密追蹤的策略不是沒有風險的。
他指出,真正的進步是,所做的檢驗可以非常準確地告訴他們是否需要治療。
很多正在進行的研究想要確認基因檢驗或是腫瘤標記可以達到這個目標,但是Lichtenfeld醫師表示,這些檢驗要能用還需要幾年的時間。
|
|
最後修改日期: 2009/3/24 下午 05:18:00
|
相關醫療新聞:
.熟男大敵攝護腺癌
.前列腺癌的最新血液檢測
.肥胖影響前列腺癌的測試
.窺視前列腺癌的未來
.前列腺癌篩檢有年齡限定?
》更多相關醫療新聞...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