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ch 8, 2009 -- 最新研究顯示,某些大腦區域能夠只用一點點資訊,或許是一些先入為主的想法,就能想起對其他人第一印象的線索。
研究人員在自然神經科學(Nature Neuroscience)期刊中表示,他們證明瞬間判斷並非全然是獨斷的,是藉由我們所看到、瞭解到某些人格特性的評價來作為判斷的資訊。
紐約大學與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讓參與者依據對虛擬個人簡單描述與重要性表現形成第一印象時,使用功能性核磁共振造影(fMR)來掃描大腦。
紐約大學心理學與神經科學系教授Elizabeth Phelps與同事們,企圖調查大腦在遇到某個陌生人時立刻產生印象的機制。
他們設計一個實驗,讓參與者對虛擬人物作出初步評估;他們給參與者20位書面的人物概況,包含不同的人格特性,除了看這些虛擬人物的照片之外,還有像是聰明等正面描述與像是懶惰等負面描述。
參與者要閱讀這些概況,之後,研究人員會要求他們評估有多麼喜歡或不喜歡每個人,他們所產生的印象會依照對人評估的價值而有所不同。當參與者形成印象時,他們的大腦會以fMRI掃描,研究人員可以判斷出,當參與者遇到對形成第一印象較重要的資訊時,大腦不同區域間的差異。
fMRI的結果顯示,大腦在形成「密碼」階段,杏仁核與後扣帶皮質有相當大的活動,這與形成印象非常相關。
研究人員指出,人們的選擇很少,要根據模稜兩可與複雜的資訊來獲得印象,但他們聲稱,因為我們大腦各區天生的能力,很快就能決定對其他人的感覺。
研究主導人員Daniela Schiller指出,在社交活動時記錄每天的社交資訊,腦中的這些區域會根據它的個人主觀含意來區分資訊,歸納資訊為最初的分數,也就是第一印象。
Phelps教授指出,即使我們只是短暫的與其他人碰面,腦中的這些區域都會開始評估,造成快速的第一印象。研究人員表示,第一印象大部分是事先形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