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ril 21, 2008 – 心臟病發作病患若在正常上班時間送達醫院者,和那些在離峰時間送抵醫院者相比,可以有最快速、最綜合的照顧。不過,一篇發表於美國心臟學會循環期刊(Circulation: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的新研究指出,此差異看來不會影響住院死亡率;之前有關送抵醫院時間與心臟病照護結果的研究有兩極化的結果。
麻州綜合醫院的Hani Jneid醫師等人,利用美國心臟學會的「依循準則計畫—冠狀動脈疾病[Get With The Guidelines --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GWTG-CAD)]」資料庫,比較62,814名心臟病患的醫療照護與住院死亡率,病患住院時間分為平常日的早上7點到下午7點,或休息時間:包括平常日的晚上、週末與假日。
研究中約超過半數的病患是在休息時間送抵醫院,相較於其他病患,他們比較不會接受緊急血管成形術(emergency angioplasty )或者冠狀動脈繞道手術(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這是兩種重建心肌血流的方法。
Jneid醫師在新聞稿中指出,緊急血管成形術的目標,是儘可能在病患抵達急診室的90分鐘內立即打通動脈。
研究者發現,平均而言,在正常上班時間送抵醫院的病患,平均在85分鐘之內接受緊急血管成形術;而在離峰時間送抵醫院者,則平均在110 分鐘之內接受此手術。
在離峰時間送抵醫院的病患,有66%比較不可能如美國心臟科學會以及美國心臟醫學會所建議的,在90分鐘內進行緊急血管成形術。
Jneid 表示,這代表了一個醫師可以致力於改善照護的重要機會,特別是以大眾健康的觀點來看;我們的發現將促使健康照護提供者與政策制定者減少因送抵時間不同而產生的心臟照護歧異、以各方面的行動改善各時段的健康照護服務 、以及改善即時的最佳治療。
研究者指出,雖然有上述差異,兩組病患的死亡率類似 ,與性別和年紀無關;研究者表示,需要進行後續研究,以檢視送抵時間及病患照護與結果之間的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