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的痛風以痛風石及慢性關節炎為主要表現。尿酸鹽在關節內沉積增加,發炎的情況呈反覆發作,雖會進入慢性階段,卻不能完全消失,導致關節骨質受侵蝕缺損及周圍組織纖維化,進而關節發生僵硬畸形,活動便會受到限制。
在慢性病變的基礎上,仍可見急性炎症的反覆發作,致使病患的病變情形愈來愈嚴重,關節發生僵硬畸形的情形同樣也愈來愈顯著,會嚴重影響關節的功能。
尿酸鹽的結晶會在關節附近肌腱、腱鞘、及皮膚結締組織中沉積,形成黃白色、大小不一的隆起贅生物,即所謂的痛風結節,又稱為痛風石,它的體積可以小如芝麻,也可大如雞蛋,常生於耳輪、前臂後部、腳趾、手指、肘部等處,但不會累及肝、脾、肺、中樞神經等系統。
痛風結節的形成與尿酸濃度有關,在8mg/dl以下者,很少會有結節,但超過9mg/dl者,五成以上的機率會有痛風結節,病程愈長,發生痛風結節機會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