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痛風?
所謂的「痛風」,簡單來講就是體內尿酸量過高,或尿酸排泄受阻以致有過多的尿酸鹽沉積於血液和組織中,主要以關節處為主,所引起腫痛的病症;它所侵襲部位以足部的大趾關節最多,次為踝關節,足背、膝關節,甚至全身各處關節。
在正常人體內中,每天都會有的尿酸的產生(約六百毫克),同時也有等量尿酸排出體外,以保持平衡狀態,一旦這種平衡遭到破壞,導致體內的尿酸濃度增加,進而就形成了痛風,但並非每個有尿酸過高的病人都會有痛風。
典型的痛風病人臨床上的發展有如下四步驟:早期無症狀性高尿酸血症→急性痛風發作→反複痛風發作→痛風石形成,關節變形,尿路結石,腎病變。主要症狀為急性關節炎發作,易發於中老年之男性,但最近二、三十歲之青少年也有增加的傾向。在台灣,二次世界大戰以前少有痛風的病患,但現在不僅不是什麼稀奇的疾病,同時也有逐漸增加的趨勢,這與經濟的高度快速成長,民眾飲食習慣改變,即對動物性蛋白、脂肪及酒的消費量大增有相當大的關係。
痛風的病患通常有以下幾個特點:
1. |
男性病患多為四十至六十歲左右,事業有成,應酬頻繁,高普林食物與酒類之大量攝取。女性病患發作病齡較晚,通常在停經期後才會有「痛風」的發作。 |
2. |
病患多半體型胖胖,常併有高血壓病史。家族成員中常有痛風之病史或是尿路結石的記錄。病患之血液生化學檢查常可發現除尿酸過高之外,三酸甘油脂、血糖過高的機會也比一般人高。 |
3. |
病患常常同時服用影響尿酸代謝的藥物,例如:利尿劑、低劑量阿司匹靈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