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
為利用任何設備物品,將骨折或脫臼之部位固定不再活動或使活動減至最小,以達成減輕疼痛、減少出血、減少周圍組織的二次傷害、避免單純性骨折變為開放性骨折及避免血管遭受壓迫而使血循受阻等目的。固定時應盡量固定骨折部位之上下兩個關節,以減少患肢活動。
固定之方法
鎖骨骨折固定:
請病人挺胸坐直,利用一至兩條三角巾(視體型而定)摺成長條狀或使用長的寬布條,將之取中間點置於頸後,再將兩端繞過腋下,最後於背部打結,使用原理如同八字肩帶。
肩關節及肱骨上段固定:
步驟:
1. 先取一條三角巾置於病人胸前,頂角朝向患肢外側(約在肘關節處)。
2. 將兩端底角拉起,繞過頸部並打結。並於頂角處打結或以紙膠、安全別針固定,以避免滑脫。
3. 另取一條三角巾摺成長條狀或寬布條,將患肢與身體綁在一起並於健側打結,目的為減少患肢之活動。
肱骨固定(上臂):
步驟:
1. 先取二至三條三角巾摺成長條狀及適當長度之夾板,將固定板置於患肢腋下。
2. 用三角巾將患肢與固定板做固定。
3. 最後再利用一至兩條三角巾(視體型而定)約於肘關節處環繞患肢與身體,並於健側打結。
尺骨及橈骨固定(前臂):
步驟:
1. 與肩關節固定雷同,唯取一固定板固定肘關節至手指處,並露出末梢以利觀察血循。
2. 肘關節彎曲應小於90度,以促進血液回流減輕腫脹。
骨盆及髖關節固定:
步驟:
1. 取一固定板長度為病人的腰部至足底並置於患側之外側。
2. 將三至四條三角巾摺成長條狀,取適當之間隔環繞患肢及固定板並於外側打結。
3. 最後再取一至二條三角巾摺成條狀,環繞病人腰部及固定板並打結。
股骨固定:
步驟:
1. 與骨盆固定雷同,另取一固定板置於內側,以加強固定之效果。
脛骨及腓骨固定(小腿):
步驟:
1. 取兩塊固定板,長度為膝關節以上至踝關節,一塊置於外側,一塊置於內側。
2. 再以三至四條三角巾摺成長條狀,將患肢及固定板做固定。
膝關節固定:
步驟:
1. 膝關節之固定,應將其固定在第一眼所見之位置,若非有經驗之醫護人員應避免試圖復位,以免神經及血管受到二次損傷。
2. 取一適當長度之固定板依患肢關節角度,先將一條摺成條狀之三角巾,取兩端不等長,打一半之平結固定患肢與固定板,再將長端繞過患肢下方後打結固定。
3. 再取另一條三角巾依相同方法固定患肢與夾板。
肘關節固定:
步驟:
1. 如同膝關節一樣,肘關節之固定,應將其固定在第一眼所見之位置,若非有經驗之醫護人員應避免試圖復位,以免神經及血管受到二次損傷。
2. 取一適當長度之固定板依患肢關節角度,先將一條摺成條狀之三角巾,取兩端不等長,打一半之平結固定患肢與固定板,再將長端繞過患肢下方後打結固定。
3. 再取另一條三角巾依相同方法固定患肢與夾板。
腕關節固定:
步驟:
1. 將被單、毛巾等物包覆保護患肢,再以兩條摺成條狀之三角巾固定。
2. 注意需露出患肢末梢已觀察血循。
踝關節固定:
步驟:
1. 將被單、毛巾等物包覆保護患肢,再以兩條摺成條狀之三角巾固定。
2. 注意需露出患肢末梢已觀察血循。
手指固定:
步驟:
1. 可利用好的手指與受傷隻手指做纏繞或用壓舌板固定亦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