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拒絕數羊擺脫失眠之道 >> 教導心智來治療失眠症 |
|
冥想、認知行為療法,提供非藥物的失眠治療選擇。
|
June 9, 2009 -- 調整不良的睡眠習慣以及用冥想來清理心智,提供了失眠治療另一種非藥物的替代選擇。 兩項新的研究顯示,改變人們有關於睡眠的態度和行動的認知行為療法,以及使用冥想來鼓勵放鬆,能有助於失眠者獲得一夜好眠,並且不需服用藥物。 研究人員表示,相對於一般普遍認為,失眠不只是夜間的痛苦,而是24小時的過度反應的問題。藉由教導人們如何放鬆,並且在白天整理他們的心智,能讓他們在晚上睡得更好。 西北紀念醫院失眠計畫主任Ramadevi Gourineni醫學博士在一篇新聞稿中表示,研究結果顯示,教導於白天放鬆的技巧,有助於改善夜晚的睡眠。 【冥想治療失眠】 Gourineni的研究探討練習冥想的效果,11位有失眠問題者以此作為他們的失眠治療方式。 這些參與者被分為兩組,其中一組進行了kriya瑜珈的練習,冥想被用來專注內在的注意力,另一組則接受一般的健康教育。 根據他們的睡眠日誌,兩個月之後,結果顯示,冥想組的睡眠品質與量都有所改善,他們也花較少的時間入睡,醒來的次數較少,以及較少有憂鬱症狀。 雖然這項研究的影響以及規模不大,但研究人員表示,這些調查結果顯示,冥想可能是一種有效的失眠治療替代選擇。 【認知行為療法可緩和失眠】 第二個較大型的研究探討了失眠認知行為療法(CBT-I)計畫的效果,這是設計來治療115位有失眠症狀者的失眠情況,這項計畫包括評估一個人的習慣、態度以及有關睡眠的知識。 在治療期間的會議,參與者了解有關睡眠調度、創造適當睡眠環境,減少可能會干擾睡眠的刺激,以及放鬆和正念訓練。 美國肯塔基州路易斯維爾的睡眠醫學專家Ryan Wetzler, PsyD在一篇新聞稿中表示,CBT-I教導重新開啟身體調節睡眠系統的策略;由於這些系統也扮演調節情緒、疼痛以及其他身體流程的重要角色,CBT-I發展技巧可能對於情緒、焦慮以及其他醫學或心理情形有正面影響。 結果顯示,有50%至60%的人,其主要失眠症狀是難以入睡、維持睡著的狀態,或是兩種情形皆有,他們的情況獲得改善;那些完成五種以上認知行為療法課程者,也有其他睡眠品質衡量的改善,並且需要較少醫療介入來治療他們的失眠。
|
作者:Jennifer Warner 審閱:Louise Chang 出處:WebMD Health News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