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你的藍色憂鬱?! >> 調查:一成一民眾有嚴重憂鬱情緒!極少人會求助專業 |
|
心理、精神疾病已經逐漸成為21世紀的一大問題,董氏基金會針對全台灣地區民眾進行一項「憂鬱程度與就醫習慣相關性調查」,調查發現,有11.7%的受訪民眾有嚴重憂鬱情緒,另外也有52%的受訪者知道如何分辨憂鬱症與其他憂鬱情況的不同,但是卻只有極少數的人會考慮尋求醫療或專業的協助。
這項最新「民眾憂鬱程度與就醫習慣」是由董氏基金會對大台北地區、大台中地區、花東地區、大高雄地區年滿二十歲以上成年人所進行的調查,採立意抽樣法,共發出一萬零八百八十二份問卷,回收有效樣本為七千八百八十八份。
結果發現,有七成以上的受訪民眾知道,若罹患憂鬱症,生理會有變化,包括睡眠、飲食習慣改變及身體有不舒服症狀等,另外約有52%的民眾知道如何分辨憂鬱情緒和憂鬱症。
調查中令人擔心的是,約有11.7%的受訪民眾有嚴重憂鬱情緒,需專業協助,但是問及受訪者當面臨身心症狀或面臨嚴重憂鬱情緒困擾時,卻只有極少數考慮尋求精神科醫師、專業心理諮商或社會福利機構等的協助。
在問及憂鬱症是否需要藥物治療及是否會痊癒部分,認為「憂鬱症一定會好」的民眾佔68.2%,有31.2%的民眾認為「得到憂鬱症不用吃藥也會好」,及15.2%民眾「搞不清楚要不要吃藥」。
另外,調查中認為得到憂鬱症是被附身的人約有13%,18.9%則認為是受到未知力量控制,34.3%受訪民眾認為憂鬱症代表精神不正常,可以區分憂鬱正與其他憂鬱症狀不同的有52%,與之前能區分「憂鬱症」佔35%比較已有顯著進步。
調查也詢問民眾當感到鬱卒、失眠、提不起勁、經常出現負面想法時,最常採用的解壓方式都是屬於自我處理較多,較少會求助於醫師,約佔7.6%,其中最長的就事與家人或是朋友聊聊,或是運動等。
除了自我解決或是尋求專業協助外,有6成3的民眾會同時考慮採用尋求宗教信仰保佑的方式,有4成9的民眾選擇同時接受中醫治療(如氣功、推拿、針灸等)。調查也發現,有3成2的受訪者願意嘗試別人介紹的偏方,而女性比男性受訪者,更同意同時採用專業協助與宗教信仰上的庇護。
值得注意的是,民眾在處理身心問題方面,對專業有一定的信任度,可是主動求助的比例卻相當低,通常傾向採用自助處理,主要原因可能是民眾不知如何運用這些管道,或是保守文化影響,不習慣求助於外人。
|
國際厚生健康園區編輯群
編輯: 洪 瑤
最後修改日期: 2003/9/23 下午 03:07:00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