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慢性失眠會減壽 |
失眠是現代人常見的文明病之一,最近一項研究發現,慢性失眠可能與縮短壽命有關。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生物統計學家Laurel Finn領導的研究團隊分析威斯康辛睡眠世代研究的參與者於1989年、1994年、以及2000年所做的2、3個郵寄問卷數據,在至少兩份問卷中表示有失眠症狀的參與者,就被認定為有失眠症。
研究人員觀察四種失眠類型:難以入眠、醒了後難以再入睡、不斷醒來、以及太早醒來。
Finn及其團隊在2009年6月進行社會安全死亡指數調查,結果發現,有1,872位參與者中有74人死亡;相較於沒有失眠的人來說,慢性失眠者整體死亡率高了3倍。
即使檢視四種不同類型的失眠,早死的風險仍然存在。努力想要睡著、努力想要再度入睡、不斷醒來、以及太早醒來的人,早死的風險高了2至3倍。
早死和慢性失眠的關聯與其他自我表述的慢性疾病無關,包括肺氣腫、慢性支氣管炎、心臟病發作、中風、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以及憂鬱症。
Finn表示,最令人驚訝的結果是,慢性失眠者死亡風險比沒有失眠的人高,即使在校正了所有潛在令人困惑的變數後依然如此。另一個重要發現是,兩組人在亞型失眠症的死亡風險上沒有差異。
成人通常每晚需要7到9小時的恢復性睡眠,根據2009年疾病管制局的調查顯示,大約有十分之一的美國人表示有失眠問題,只有30%的人表示有足夠的睡眠。調查還顯示出,估計有5千萬至7千萬名美國人患有慢性睡眠障礙,例如失眠症。
這篇研究由國家心臟、肺和血液研究所、全國老化問題研究所、以及國家研究資源中心所贊助;結果顯示,需要醫生們更有效地治療失眠患者,即使他們沒有其他慢性病也一樣。
Finn表示,失眠是一種惱人的症狀,對睡眠品質有負面的影響,可能會讓人去尋求治療。將失眠鑑定為死亡風險因素有臨床上的意義,增加了應該將失眠治療列為優先層級的必要性。
|
國際厚生健康園區編輯群
|
最後修改日期: 2010.07.21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