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48歲男性,因患有痛風及高尿酸血症,導致長期脖子酸痛、左上肢麻痛,甚至無力,由於害怕開刀風險及經濟狀況不佳,遲遲不敢開刀,直到手部肌肉日益嚴重萎縮,才決定接受手術,術後發現原來是痛風引起的頸椎椎間盤突出,在經頸椎椎間盤切除手術,加上椎間融合器置入,患者手部活動力大為改進,原本的麻痛也獲得緩解,目前持續復健治療中。
大林慈濟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陳金城表示,這名患者的痛風症狀隱忍了十多年,導致手和腳關節也因此而變形,原以為藉由藥物和復健治療就能恢復一線生機,卻因為手的肌肉萎縮情況愈來愈嚴重,使得日常生活及工作受到影響,才決定接受手術,術後才發現是痛風引起的頸椎椎間盤突出。
陳金城指出,一般痛風是因體內的普林代謝異常,導致高尿酸血症,而使尿酸鹽沉積在關節腔內,造成關節腫脹和變形,而造成椎間盤突出原因多為退化或外傷性;痛風時的結石造成的神經壓迫,和一般的椎間盤突出或頸椎狹窄神經症狀並沒有什麼差異,但一般痛風導致結晶堆積在椎間盤,把椎間盤破壞掉,甚至造成神經脊髓壓迫的情況相當罕見。
痛風已成為現代人常見文明病之一,國內尿酸高及有痛風的患者相當多,在治療上尿酸的控制很重要,急性發病期間,應儘量選擇低普林食物,像蛋奶類、甘藷、蔬菜及各種水果,非急性期則應要求均衡飲食,避免食用高普林食物,烹調時用油要適量,少吃油炸食物,避免喝酒、暴飲暴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