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初期常被認為是正常的老化現象,且沒有辦法改變,因此經常不積極處理,等到中後期嚴重記憶力喪失及精神症狀明顯出現時才就醫;台北市政府衛生局今年3 月辦理老年失智症篩檢,檢驗出1,140 名老人疑似罹患失智症,異常比例高達3.6%,呼籲家中有65歲以上長輩應每年至少做一次失智症篩檢。
衛生局統計今年3月至7月底開辦的老人健檢結果,在31,705位接受失智症初步篩檢的患者中,疑似失智症個案共有1,140名,異常比例高達3.6%;台北市到去年底為止,65歲以上老年人口比例超過31萬人,占全台北市12%,而依照國內外推估失智症盛行率約4%-6%,應有超過1萬6千名年長失智人口,但領有失智症身心障礙手冊者卻不到4千。
另依據內政部統計處發佈之96年底列冊身心障礙者人數統計資料顯示,96年底身心障礙障別為失智症者計2萬4,217人,其中輕度障礙為19.3%,中度障礙占35.3%,重度及極重度障礙則占29.75%,顯示失智患者往往在身心障礙程度,到了中重度以上,才開始獲得相關照護資源服務。
衛生局指出,失智症防治需由失智症警訊之認識及提早開始預防做起,大多數人認為老年人記性差是正常的事,但如果老人家較同齡、同教育程度的老人記憶力差,就應該注意;雖然每個人都有遺忘的經驗,但若市連綁鞋帶、認路等日常生活技巧都忘記,有可能是生病了。
失智症除了記憶力減退外,半數的患者可能伴隨精神症狀,包括妄想、多疑、憂鬱、行為改變、睡眠障礙等,若老年人出現包括記憶減退影響工作、無法勝任原本熟悉事務、行為與情緒出現改變、或個性改變等失智症警訊,應儘速就醫,給予適當的治療,可延緩症狀惡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