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癌症外科手術,為了徹底清除病灶,動輒開腸剖肚、鋸胸骨,傷口復原對於免疫力不佳的癌症病患是極大的負擔,部分病患可能因傷口感染併發症死亡;近年來,以機器人進行外科手術,尤其是早期癌症治療,已有增加趨勢,其於早期癌症可做根除性治療,晚期癌症則可在傷害最小的情況下進行緩解疼痛等姑息性治療,目前全球各國多已將內視鏡及機器人手術運用在消化系統癌症治療上。
彰化秀傳紀念醫院副院長吳鴻昇指出,以機器人進行外科手術,尤其是早期癌症治療,近年來已有增加趨勢,據統計,美國去年由機器人執行了八千例的攝護腺切除術,佔所有攝護腺切除手術的一成;另外,對於消化系統癌症,如肝癌、胃癌、大腸直腸癌及攝護腺癌、胰尾癌等,目前全球各國都有以內視鏡及機器人手術進行治療。
不同於傳統外科手術,必須在病患身上留下大傷口,內視鏡手術具有傷口併發症低、恢復快、住院天數少的優點,除了可早日返回工作崗位,降低看護及社會成本,且傷口小而美觀,甚至可以隱而不見;不過,內視鏡或機器人手術以及小開口伸入器械清除病灶,是否能將腫瘤清除乾淨,對於多發性腫瘤能否同時治療?
以肝癌為例,多發性病灶仍可使用內視鏡燒灼手術同時處理多處及較深部腫瘤,相較於傳統手術結果,可減少手術併發症、縮短住院天數,至於癌症治療結果仍有待進一步觀察,但目前並沒有數據顯示,相較於傳統手術,內視鏡手術可能影響癌症治療結果。
由秀傳醫療體系、工業技術研究院等政府單位及法國IRCAD共同主辦的第二屆「創新醫療器材國際會議暨國際外科研討會」,將於13日起假彰濱秀傳紀念醫院盛大舉行,一連3天的議程除了將以「微創手術(MIS)的新技術運用與創新醫療器材」為主軸進行討論,也邀集包括美、英、法、日等多國專家學者一同分享最新的微創及機械人手術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