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成年人每週必須從事150分鐘以上的中度身體活動,例如每週5次、每天30分鐘;為增進國民健康,國民健康署全力推廣全民運動、宣導「運動就贏」的觀念,多運動,賺健康,建議成人每天最少健走15分鐘,青少年多上體育課,而醫事人員更應多運動,才能以身作則告訴病人如何運動。 運動可提昇健康、防百病、減緩老化,減少長照費用,運動也可改造大腦,增加工作效率,樂觀進取、提高創意,增加生產力,進而提升經濟,現代醫學更發現運動可治百病,很多病的預期後果與病前有否運動息息相關,很可惜多數人不知道平日運動可防百病,缺乏運動而不自知。 其實運動很簡單,國家衛生研究院溫啟邦教授彙整最近發表的國內外期刊內容,以淺顯圖文製作揭露成功運動的妙方「新版運動指引 」,內容鼓勵國人運動,建議可以從每天運動15分鐘開始,再逐漸延長運動時間,持之以恆,就可以延年益壽。 國民健康署邱淑媞署長表示,運動量可分段累積,例如每次15分鐘分2次,或是每次10分鐘分3次完成,像是陪小孩走路上下學15分鐘、上班/家中做健康操15分鐘、或健走通勤10分鐘、騎自行車購物10分鐘、仰臥起坐與伏牆挺身10分鐘等,效果與一次做完30分鐘相同。 資料來源:http://www.24drs.com/Daily/article.asp?x_no=9425&page=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