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關節炎跑來跑去 原是復發性風濕症 |
|
一名28歲職業婦女,上班時間長,工作壓力大,經常外食和熬夜,6年前開始出現右肘腫痛,2個月後左腳大姆趾又突然紅腫熱痛,到診所就醫診斷為痛風關節炎,服用止痛藥後症狀改善,但自今年初起,關節疼痛發作頻率增加,但發炎部位並不固定,且疼痛持續天數也延長,經友人介紹至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免疫風濕科門診,經過一連串檢查才確診為「復發性風濕症」。 病患表示每次因工作必須加班熬夜時最容易發作,除了處方非類固醇抗炎藥物外,由於症狀比較嚴重,還加上免疫調節劑治療,一個月後返診時,關節炎幾乎沒有再發作,而且病患也盡量調整生活作息,後來只要用少量免疫調節劑就可以維持穩定不復發,不用再吃止痛藥。 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蔡明翰表示,復發性風濕症是一種反覆發作的關節炎,病人常描述發炎位置「跑來跑去」,無預警的劇烈疼痛,持續數小時或幾天後又自行緩解,其好發年齡層約在20到40歲間,男女比例相當,每次發作大都只有一、兩個關節,時常紅腫熱痛一應俱全,若剛好發作在腳趾或腳踝,很容易被誤以為是痛風,如果發生在手腕或手指關節,又很像是類風濕性關節炎。 蔡明翰指出,復發性風濕症雖然很少導致關節破壞與變形,但就像顆不定時炸彈,不知何時引爆,常讓病人提心吊膽,所幸它雖不易診斷,但治療效果很好,大部分病患只要服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劑就能改善,如反覆發作或是發炎時間太長,可以加上免疫調節劑維持體內免疫系統平衡穩定,就會減少發作頻率及發炎程度。 不過,根據統計,有3成復發性風濕症患者會變成類風濕性關節炎,因此要定期到過敏免疫風濕科追蹤檢查,此外,日常保健也很重要,蔡明翰提醒,生活作息規律、少熬夜、均衡飲食是基本原則;每位病人發作的誘因不同,要仔細找出可能引起發炎的食物、行為,記錄下來並避免再次接觸。
|
國際厚生健康園區編輯群
編輯: 紀秉瑩
|
最後修改日期: 2010/10/21 下午 03:25:00
|
|
相關醫療新聞:
.難纏的類風濕性關節炎
.戒菸可以消除類風濕性關節炎
.特定飲食可以緩解RA症狀嗎?
.穩固的婚姻可減輕類風濕性關節炎疼痛
.太極拳益於類風濕性關節炎
》更多相關醫療新聞...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