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天熱,許多人流汗多又過度日照曝曬,加上有些人本身是異位性皮膚炎體質,皮膚出狀況的人不少;臨床上常見民眾因為蚊蟲叮咬,或是皮膚因接觸過敏原而忍不住搔抓止癢,輕者稍抓即止,嚴重者干擾睡眠,甚至影響正常生活作息、工作及學習的效果。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家醫科醫師林儀蒂表示,引起皮膚搔癢的疹子原因很多,一般皮膚濕疹,接觸刺激性物質導致的接觸性皮膚炎,因過敏而導致蕁麻疹,冬天常出現在老年人身上的皮膚乾躁症,夏天容易復發汗皰疹,或是常見於清潔不佳病患身上的疥蟲感染等,都常以皮膚搔癢症狀表現。 還有一些全身性的疾病也會有皮膚搔癢症狀,如肝膽疾病導致的膽汁淤積,尿毒、糖尿病等,或是使用某些藥物,常見有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口服避孕藥,某些降尿酸藥物、抗生素等,都可能以皮膚搔癢表現。如找不到原因卻長期有症狀時,最好尋求專業診斷,以早期治療。 針對輕度皮膚症狀,可以運用一些小撇步來達到非藥物治療,甚至在初期只要自行做好照護;像是高溫環境易使搔癢感加重,可保持居家環境通風涼爽;汗水易刺激皮膚,大熱天流汗後盡速擦乾,以免汗水久留造成皮膚搔癢。 老人家常見乾燥皮膚造成的搔癢,一般民眾也應避免過度清潔,鹽水或消毒藥水其實都會加重搔癢感,應盡量使用溫和清潔劑,並在沐浴後視乾燥程度及季節用不同潤膚劑,以保持皮膚濕潤,降低搔癢症狀;此外,在大太陽底下也要做適當防護,如塗抹防曬油、穿輕薄長袖衣物隔離,以免讓艷陽直接吻上肌膚造成傷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