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罹患主動脈剝離的患者,因為風險太高,懷孕過程容易有生命危險,比較不適合懷孕。中部地區一名曾患過主動脈剝離的36歲婦女卻在不知情的狀況下懷孕,等到懷孕24週才就醫請求幫忙,嚇壞了醫護人員,所幸在婦產科和心臟內外科醫療團隊努力下,度過重重難關,順利產下一女。 童綜合醫院婦產部主任簡陳榮表示,孕婦求診時已懷孕超過24週,得知她曾罹患過主動脈剝離,且血壓高達220/111 mg/ml,此時並不適合中止懷孕,為了孕婦和胎兒安全,會診心臟內科吳保宗醫師,除了定期服用降血壓的藥物,同時定期追蹤產檢,而心臟外科團隊也隨時準備待命,在整個醫療團隊的努力下,孕婦成功的產下一女,母子均安。 簡陳榮指出,罹患過主動脈剝離的患者,剖腹生產時引發的風險可能在極短時間內死亡,這是因為懷孕會造成荷爾蒙改變,使得孕婦此時的心血管負荷增加,主動脈再次剝離導致死亡增加1至4成,因此臨床上若遇到患過主動脈剝離的婦女且想懷孕者,以婦產科醫師的觀點並不建議懷孕。 為什麼曾罹患主動脈剝離者較不適合懷孕?心臟外科主任吳清文表示,造成主動脈剝離的原因包括高血壓病史、先天性主動脈狹窄、先天性結締組織疾病及胸部外傷等,高血壓會引起心臟的負擔或心臟衰竭並導致主動脈剝離,若曾發生主動脈剝離,雖經過治療,但原主動脈剝離可能並未完全密合,或其他血管有問題,若懷孕時有高血壓或心臟負荷增加,造成主動脈剝離症狀更加惡化,因而風險性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