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新年將至,年節雖充滿欣喜,也有些讓人過不去的關卡,如獨居、無法與親友團聚,或曾遭受過創傷的民眾,因觸景傷情而產生憂鬱,甚至發生自傷或自殺行為;其實「自殺是可預防的」,只要付出關心,把握一問二應三轉介原則,人人都可以是自殺防治守門人,而透過在地化的自殺防治宣導,也可以更積極的進行自殺防治工作。 台灣自殺防治學會理事長暨全國自殺防治中心主任李明濱教授受邀參與衛生署舉辦的「及時關心 溫暖人心 珍愛生命 全民動員」記者會時表示,家人間情感因素及憂鬱症狀都是常見的自殺因素,農曆春節是闔家團聚時刻,親友團聚所帶來相互扶持的溫暖氣氛,是很重要的人際支持,但也容易讓獨居、無法與親友團聚等民眾因而產生憂鬱情緒。 為了防治自殺,衛生署特別與國內10大超商及量販店合作,協助在地化的自殺防治宣導,透過超商人員的繼續教育,如自殺防治守門人訓練、以及各種形式的自殺防治概念的傳達等,讓民眾了解「自殺是可以預防的」,民眾在平時可利用心情溫度計自我評量心情指數,做好自我健康管理。 此外,民眾有需要時,除了撥打衛生署24小時安心專線0800-788-995(0800-請幫幫-救救我)求助外,若發現親友有自傷等緊急情況發生,也可撥打119請警消人員來協助處理,或直接送至各大醫院的急診室尋求專業協助。 而有些服用抗憂鬱症藥物的民眾,可能會在過年時期停藥,李明濱教授提醒,因焦慮或憂鬱症狀服藥治療的病人,應持續依照醫師指示服藥,千萬不要因為病情改善而自行停藥,以免產生戒斷症候群,也呼籲家人朋友在年節期間,別忘了要關心親友服藥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