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癬不只是皮膚問題,據統計,國內約有百分之一人口罹患乾癬,其中逾半數患者又會合併乾癬性關節炎症狀。嚴重的乾癬性關節炎,影響程度不亞於類風濕性關節炎,對關節的破壞,甚至會達到讓骨頭崩解的程度,而且疼痛難耐,也可能產生脊椎病變,因此,治療乾癬除了要照顧好皮膚外,也要注意可能造成的關節病變。 61歲的許太太,十多年前開始出現乾癬症狀,以為是皮膚病,買成藥膏來擦一直好不了,加上外觀造成心理自卑,羞於見人,痛苦只能埋在心裡,直到一年前就近找上台中慈濟醫院風濕免疫科林亮宏醫師,皮膚紅、癢、睡眠品質差的問題才獲得改善,而為避免再次發作,現在持續配合醫師治療中。 林亮宏指出,乾癬又稱「銀屑病」,皮膚出現一粒一粒的疹子,除了紅腫癢之外,也會有黑白色的皮膚脫屑情形,造成外觀上非常大的困擾,更糟的是會反覆發作,也可能在皮膚未完全緩解時,出現關節病變,產生所謂的「乾癬性關節炎」,嚴重的乾癬性關節炎,甚至可能產生脊椎病變。 乾癬雖然可怕,但並不是不治之症,只要找對醫師看對科,配合治療,皮膚、關節病變都可以緩解,治療方向除了要照顧好皮膚外,也要注意可能造成的關節病變,因此還要服用免疫調節藥物, 許多關節炎患者會擔心類固醇濫用的問題,林亮宏表示,類固醇使用有明確範圍,以發炎類為主的疾病、自體免疫疾病都需要藉助類固醇幫助,而且有一定劑量,不論加藥或減藥都要由醫師根據病情調整,服用類固醇時,必須減少高熱量、高脂肪、含糖類食品,避免油炸食物造成脂肪堆積,同時要注意運動以及鈣質補充,以預防高劑量類固醇產生的骨質疏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