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遠離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適時傾洩、不要壓抑悲傷情緒 |
|
莫拉克颱風重創南台灣,時間已過了一個多星期,民眾該如何平復心情,走出傷痛,避免罹患「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心身科醫師表示,民眾不要壓抑悲傷情緒,最好可以找人傾洩,若是傷痛的心情嚴重影響生活及工作,甚至引起嚴重憂鬱、強烈自殺意念的情況,最好尋求專業醫師協助。 童綜合醫院心身科主治醫師黃尚堅表示,災民及救難者在災害發生時,目擊及面對死亡或嚴重身體傷害後,受傷的不止身體,還包括心理上不同程度的創傷,此時可能出現急性壓力症候群及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所以,這類民眾需要適時的給予心理層次的慰藉,安撫他們的情緒。 黃尚堅指出,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包括感覺麻痺、渾渾噩噩、缺少情緒反應能力,強烈害怕、無助、悲觀,反覆出現災害經驗、影像、夢境、錯覺,逃避會勾起回憶的談話或活動,焦慮、易怒或失眠等。 患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者,若未適時尋求治療,心靈所承受的傷痛引起的後遺症不容小覷,長期可能造成慢性憂鬱症、焦慮症、酒精或藥物濫用等,甚至增加自殺的可能性。這可以藉由有經驗的精神、心理、社會工作人員,以團體治療的方法,讓參與者分享經歷災難的心情,藉由彼此的傾吐、支持、鼓勵、溫暖,達成精神上的復原與進展。 此外,也可藉由以下一些方法、原則,協助心靈需要扶持的災民及救難者,像是多聽少說、支持鼓勵,真誠關懷、給予陪伴,適當表達自己哀傷情緒,紓緩對方自責及罪惡感(倖存者及救災者),不與對方爭辯或企圖改變對方想法,不自以為是或企圖解決對方痛苦及困難,不說「不要哭了」、「不要難過」、「你還有……」去阻斷情緒宣洩,以及不提供非本身專業的建議。 莫拉克颱風重創南台灣,災情歷歷在目,哭泣及悲傷的臉龐不斷的浮現在災民的腦海裡,除了可用上述的方式來走出悲傷的陰霾外,還要轉移注意力,不要一直專注在電視畫面上;若是情緒仍然無法轉移,甚至引起嚴重憂鬱、強烈自殺意念的情況,就應尋求心身科醫師的專業協助。
|
國際厚生健康園區編輯群
編輯: 紀秉瑩
|
最後修改日期: 2009/12/9 下午 05:35:00
|
|
相關醫療新聞:
.讓憂鬱的心 不再Blue!
.密集治療可幫助躁鬱症
.帕金森氏症患者憂鬱情形很常見
.嬰幼兒說「不」?那是健康的!
.憂鬱在潮濕或發霉的家中特別常見
》更多相關醫療新聞...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