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氣溫驟降,心肌梗塞、腦中風等心臟病患增加不少。一名56歲婦女,患有糖尿病及高血壓,但控制良好,且無心臟病史,但天氣一變冷就開始感到胸口悶痛、直冒冷汗,就醫才發現是冠狀動脈阻塞導致心肌梗塞;醫師提醒,天氣溫差大,呼吸道疾病或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壓、心衰竭、冠心病等患者較容易發作,呼籲除了做好保暖工作外,也要按時服用藥物。
大林慈濟醫院心臟內科醫師林志達表示,這位婦人因為氣溫驟降,突然覺得胸口悶痛、冒冷汗,到了急診室時,其心肌酵素有增高情形,初步判斷為心肌梗塞,心導管檢查發現病人的左迴旋枝動脈有嚴重阻塞情形,於是進行氣球擴張術併置放支架,術後病患情況大幅改善,也不再感到胸口悶痛。
林志達指出,由於天氣冷使得週邊血管收縮,血壓增加,造成心臟負擔變大。有狹心症患者,若疼痛發生的時間、頻率嚴重度增加,可能為不穩定的心絞痛,應趕緊就醫調整藥物,必要時做心導管;胸痛若超過半小時或合併有冒冷汗,甚至痛延伸到肩膀、下巴,就極可能發生了心肌梗塞。
至於心衰竭患者,症狀輕微者只是走路會喘,症狀加重時甚至無法平躺,且會有陣發性夜間氣喘,此類病患常會睡到半夜突然喘不過氣,最嚴重時甚至會引起肺水腫;心衰竭的病人因為心臟功能不好,水份不容易排出,比較會水腫,平時要注意體重是否增加,或腳有無水腫情況。
天氣冷除了保暖工作要做好,林醫師提醒,藥物要按時服用,而早晚日夜溫差大,早上起床時不要立刻離開棉被,可在被窩裡先動一動,躺一到兩分鐘後再起床,讓體溫變化不那麼大;一般高血壓、心衰竭患者,盡量不要吃太鹹,高血壓患者因為天氣冷血管收縮血壓變化大,平時最好養成量血壓的習慣,血壓若偏高時就要到醫院調整藥物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