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歲以上年長者接受急救後的健康狀況,可不一定比青壯年人差。馬偕醫院調查發現,老人與青壯年的存活率沒有顯著差異,推論年齡不是急救成功與否的主要原因,「是否有目擊者」以及「急救時是否在20分鐘內恢復心跳」是兩大活命關鍵。
馬偕醫院針對到院後已經沒有心跳的患者進行調查,包括198位65歲以上老年人,以及101位18歲到64歲成年人,統計發現,年長者與成人的存活率差不多,25%的老人即使出院後,還是可以跟家人溝通、恢復自主能力,與成人出院神經功能良好的30%相較,其實相差不遠。
馬偕醫院急診醫學科主治醫師簡定國表示,影響老年人急救存活有兩大關鍵因素,包括心臟停止當下,一旁是否有目擊者,以及急救到心跳恢復的時間,是否小於20分鐘;他指出,只要把握黃金急救時間,年長者的恢復狀況並不會比較差,但如果老人家急救超過20分鐘,情況仍無法穩定,存活率通常比較低。
調查發現,即使是高齡86歲的老人家,發病時如果有目擊者在,能立刻進行包括心肺復甦術等必要處置措施,急救後通常可以救回一命;呼籲民眾,平常要多注意長輩的健康狀況,鼓勵學習心肺復甦術,把握急救黃金時間,以提高長輩急症發生時的存活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