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病人認為懷孕期間,不宜服用任何藥物,以免影響胎兒及懷孕過程,但中藥裡有許多安胎固腎、補養氣血的作用,對胎兒是有正面的治療效果;一名年近40歲婦女,結婚六年來,已有四次流產經驗,後來接受中醫藥物治療,醫師隨著孕婦症狀及孕婦懷孕週數調整藥物,該孕婦順利產下一名女嬰。
衛生署新竹醫院中醫科彭姵綸主任表示,這名懷孕已六、七週的婦人,結婚六年來已有四次流產經驗,對自己已沒有信心,每次流產婦產科醫師都解釋說,可能是體質不好所致;最近又有暗紅色出血,全身無力疲倦、腰背痠痛、無法久坐久站,心情上的壓力也讓她吃不好、睡不安穩,且伴有噁心、反胃、頻尿、頭暈及體重減輕等症狀。
彭姵綸指出,由患者的主訴及表徵,在中醫辨證論治下,屬於氣血虛弱兼腎氣不足的證型,治療上宜補氣養血,固腎安胎,所以選用壽胎丸(菟絲子、桑寄生、續斷、阿膠)來補腎氣,加上杜仲、艾葉、黨參、枸杞子、山茱萸補氣養血,和半夏、生薑、陳皮、白朮健脾益氣、止嘔和胃。
另外,也囑咐病人不提重物,多休息且盡量臥床,少量多餐,熟食溫熱,不宜食用冰冷及生食,不易消化之食物,如糯米、油飯、飯糰最好避免,也不宜行房事,保持情緒舒暢,並定期產檢。
彭主任建議,若有習慣性流產三次以上的病人,可以尋求合格中醫師的協助,從一懷孕就開始服用中藥直到生產,以減少流產的機率;該名孕婦經藥物治療直到滿38週,醫師並針對其症狀及懷孕週數調整藥物,該孕婦自然產下一女重3200克,母女平安且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