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婦幼節,不過一項針對孩子營養午餐的調查結果,恐怕要讓家長們擔心了!台灣癌症基金會的調查指出,小朋友的營養午餐多半有熱量過高、蔬果普遍不足的現象,幫助消化的水果也不常出現在營養午餐內,孩子對營養午餐,除了感覺不愛吃、不好吃、吃不下之外,沒將營養午餐吃完更是常有的事情。
根據行政院衛生署「每天三份蔬菜兩份水果」的飲食標準下,午餐應該是分配到一至一點五份的蔬菜與一份的水果,可是在這次調查中卻發現,有七成的國小學校營養午餐所含的蔬菜份量不到零點五份,每天都有提供飯後水果的學校更不到一成,近七成的學校,一週內只有一到兩天提供了飯後水果,換算之後,學童平均每天的營養午餐水果攝取量只有僅僅零點五份。
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表示,有高達七成五的老師反應,小朋友不喜歡吃蔬菜,因此每天的廚餘總是以蔬菜佔多數,學童對於「外包伙食」的偏愛程度大於「學校烹飪」的營養午餐,應該是因為「外包伙食」比較重口味、比較會迎合小朋友喜好的餐點的緣故,但這些「外包伙食」卻也往往較油膩且高熱量。
高熱量、重口味的營養午餐讓學童的胃口大開,可是卻也導致學童攝取的油脂與熱量大於正常需求,長久下來,恐怕會造成營養失調與營養過剩的副作用,七成五的老師建議學校的烹調應該由營養師進行把關,以免影響到孩子的成長發育,也才可慢慢導正孩子偏食的習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