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喘的治療方式很多,對症下藥已不再是最重要的問題,目前最大的問題是病人往往很難完全聽從醫師的指示,為了提升氣喘的治療目標,臺灣氣喘之友協會、中國時報及臺灣阿斯特捷利康股份有限公司,將於七月至九月間在台北、台中、高雄舉辦三場「棄喘達人課程」活動,藉由分享療程成果與專業醫師的密切合作,透過達人課程更了解氣喘,讓氣喘不再是甩不掉的陰影。
據統計,國內一年約有32,000千人因氣喘住院,每年因氣喘死亡的人數為1,600位,氣喘所帶來的醫療支出更是遠遠超過肺結核及愛滋病;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呼吸照護中心杭良文主任表示,氣喘醫囑服從性不如醫師的預期是中外醫師們在治療上所面對的最大困難,往往氣喘的急性症狀發作,皆是導因於平日的疏於防範。
一項刊載於六月份BMC胸腔醫學期刊上,研究氣喘病患治療模式與用藥態度的報告指出,從病患開始出現喘不過氣來的情況,到急性氣喘發作,平均經過5.7天,這也是治療氣喘的黃金期,若能正確調整控制用藥劑量,控制住支氣管發炎的情況,將有助於降低急性發作的機會。
在對氣喘認識不一的情況下,每個病患都會發展出一套屬於自己的氣喘治療理論,有的合乎氣喘診療指引,有的則是偏方謬論,由於單向的氣喘衛教對氣喘病患而言,很可能只會造成耳邊效應,並不能夠真的深入病患的觀念,因此如果能讓病患說出他們的自我治療方式,那麼醫師便能更了解如何針對病人的習慣模式,做出更實際的氣喘控制計劃。
為了提升氣喘的治療目標,臺灣氣喘之友協會、中國時報及臺灣阿斯特捷利康股份有限公司,將於七至九月間在台北、台中、高雄舉辦三場「棄喘達人課程」活動,邀請氣喘病患分享自己的「棄喘」秘訣,突破過去由醫師及護理師教導、示範正確氣喘治療的方式,改以小組討論的方式讓病患交流感想與經驗,再由醫師綜合病患經驗提出說明,讓氣喘以雙向溝通進行。
臺灣氣喘之友協會柯逸郎醫師表示,讓病人去教導病人是一個很好的概念,醫師的教育與病患本身所提出的親身經歷,可以交互謀合出更好更符合實際需要的治療;他呼籲,符合醫學氣喘治療導引、或是在氣喘治療中有獨特心得、曾經經歷過急性氣喘發作的危險時刻,以及在醫師指引下運用藥物緩解病症控制住病情的氣喘患者,參加「棄喘達人」的徵選,一起為提升國人氣喘病況控制努力。報名的資訊請參考氣喘衛教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