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歲的王老先生,長年深受雙耳耳鳴所困擾,在夜深人靜之時,總聽到耳邊嗡嗡似蟬鳴聲,以致無法入眠,且漸漸自覺聽不清楚電話聲,而電視音量也越轉越大聲。上述耳鳴的案例可以發生在任何年齡,常有隨年齡上升而逐漸增加之趨勢;在美國曾報告約40%的55歲以上的人有耳鳴的經驗,而英國也有30-36%的老年人有不同程度的耳鳴。在進入老年化的社會時,耳鳴已經是1個常見而無法忽視的問題。
耳鳴可分為主觀型:只有病人聽得見;及客觀型:指檢查者和病人都聽得見。在老年人主觀型耳鳴較常見,聲調高、慢性、不可逆且常伴隨聽力喪失。客觀型耳鳴較少見,聲調低、不常伴隨聽力喪失,與頭部一些血管或肌肉痙攣有關係。而常見原因有2個:一為噪音引起之耳蝸神經上的耳聽毛受器受損,若暴露在噪音環境下超過10年,則往後易發生耳鳴。另一個為聽力器官隨年齡的退化,亦為常見原因。其他可能的相關因子,有內耳中毒、高血壓、甲狀腺功能亢進、高血脂,甚至聽神經瘤及血管異常也是可能的原因。
在治療上,乃依據原因來對症下藥,若因腫瘤或血管異常所引起,可考慮開刀將原因切除。而在藥物治療上,主要在幫助病患更能忍受其症狀,如血管擴張劑,平滑肌鬆弛劑,維他命及鎮定劑等,由於效果不一,故有其他治療方法如遮蔽法、生物回饋法等,來提供協助。
王老先生來門診後,聽力檢查顯示2側對稱性的高頻聽力損失,為退化所引起的耳鳴,故給予藥物治療,但效果不甚理想,最後建議使用兩側助聽器而獲得不錯的成果。因此“平靜”的生活也漸漸回到他身邊了。
耳鳴本身是1種症狀,而非1種病,常和許多疾病及治療有相關。正確找到發生的原因,對症下藥,方能脫離“吵雜”的環境,重回安靜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