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骨鬆患者易因擅自停藥影響療效 長效型用藥將成未來趨勢 |
|
骨質疏鬆症聽來像是人類老化無法避免的問題,但一般人較少了解到的是,據統計,骨質疏鬆症導致婦女發生骨折的機率,竟然比心臟病、中風以及乳癌三種疾病加總的發生機率還高,是粉碎全球三分之一的婦女未來獨立自主生活的殺手!在今年10/20「世界骨質疏鬆日」即將來臨的前夕,國際骨質疏鬆症基金會特別提出警語:全球有一半以上的骨鬆患者因無法持續用藥,已成為骨鬆防治上的最大瓶頸,且若不積極改善,50年內亞洲將有高達325萬人會發生髖部骨折的問題。
骨質疏鬆症會很難治療嗎?事實上並非如此,只是,通常治療需要長時間讓藥效發揮作用,所以患者若能持續用藥,就能大幅降低骨折發生機率。另據台大醫院檢驗醫學部主任蔡克嵩醫師表示,國外也已經有研究證實,即使只有增加2~3%的骨質密度,就能降低40~50%的骨折發生機率,因此患者不必因為骨質密度只增加些微而感到灰心。
儘管藥物治療頗具成效,然而,骨鬆患者卻常發生擅自停藥的問題,根據2004年一項全球調查發現,每日服用雙磷酸鹽類藥物治療骨鬆的病人,一年後近八成停藥;至於每週用藥的病人,一年後也有近六成左右會停藥。為了解患者無法持續用藥的原因,國際骨質疏鬆症基金會特別在歐洲5國針對500位醫師以及502位接受(過)骨鬆治療且已停經的婦女做調查。
結果指出,服藥需要禁食、站立半小時等的不方便性、副作用是造成患者無法持續用藥的最大原因;除此之外,患者感受不到治療的效果、也不了解骨鬆療程到底應該持續多久也是問題所在。調查指出,高達九成的骨鬆受訪者認為,若能減少骨鬆藥物服用頻率,將能提升其持續用藥的意願。
至於在台灣,一項針對51位醫師及202位罹患骨鬆婦女所做的調查也顯示,台灣骨鬆治療所面臨的挑戰也同樣多屬患者認知問題:已骨折的患者仍有高達6成不持續用藥,以及骨折發生後仍不積極接受骨密檢測的人也是大有人在。從上述的研究可發現,未來與骨鬆患者溝通的方向,應朝鼓勵患者定期執行骨質密度檢測,讓患者了解治療的效果,另有關用藥的不方便性,蔡克嵩指出,國外已有1個月1次的骨鬆口服用藥、骨鬆嚴重的病人還有一年施打一次的針劑,降低骨鬆用藥頻率已成為全球骨鬆治療發展的趨勢。
蔡克嵩進一步說明,未來努力的方向應是完整教育骨鬆的高危險族群,鼓勵患者持續接受治療至少一年、以及呼籲政府在防治骨鬆上投注更多的資源,如放寬給付標準,將嚴重骨質疏鬆、骨折的高危險群列入檢查及治療給付範圍,同時補助60歲以上的民眾接受一次骨質密度檢測,讓骨質密度低的患者能真正受惠。
|
國際厚生健康園區編輯群
編輯: 林怡君
|
最後修改日期: 2005/10/19 下午 06:07:00
|
|
相關醫療新聞:
.無聲無息的殺手-骨質疏鬆症
.防治乳癌從自己做起
.乳癌防治知多少
.婦女的寧靜殺手卵巢癌
.青春保骨本
》更多相關醫療新聞...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