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敞開心房、平等對待 愛滋防治需要你我一同努力 |
|
愛滋病友受到歧視與排擠,往往來自於社會大眾對他們誤解以及傳染途徑有著錯誤的認知,其實未發病的感染者,只要按時服藥,將免疫系統控制在一定的程度避免發病,一樣可以和正常人過日常生活,而感染者如果發病,衛生署也指定32家醫療機構專門收治;衛生署呼籲,社會大眾一齊為愛滋防治努力,讓愛滋病友獲得真心的關懷、平等的對待及自由的生活空間。
民國83年,一名因車禍接受輸血而感染愛滋病毒的國小學童,因媒體大幅報導導致感染者身分曝光,又因民眾對愛滋病傳染途徑的錯誤認知,導致這名學童的全班同學集體轉學,造成該名學童身、心、靈受到極大的創傷;後來經過無數場的愛滋病防治衛教宣導後,當地居民才一改原有的敵對態度,給予接納及關懷,同學也陸續轉學回來,以實際行動表達對他的支持。
而台灣關愛之家,原本在北縣某社區居住,居民並無排斥且相處融洽,但因場地太小,房東賣屋,才遷往北市文山區某社區,但不少居民擔心遭到感染而群起抗議要求遷離;另平時與病患接觸者,幾乎是全副武裝,戴口罩、帽子、手套以預防感染,或是擔心遭蚊蟲叮咬而受感染,其實這些都是過度反應,也無助於感染的防止。
愛滋病毒的感染途徑,主要是經由性行為、血液及母子垂直感染,並不會透過空氣、飛沫傳染,愛滋病毒也不會經由未損傷的皮膚侵入人體,因此輕吻、蚊蟲叮咬及日常生活中,如牽手、擁抱、共餐、共用馬桶、游泳、上課等都不會傳染愛滋病毒,與感染者共同生活、比鄰而居,更不需擔心會受感染;且未發病的感染者,只要按時服藥,將身體免疫力控制在一定的程度避免發病,即可與正常人無異的過日常生活。
環顧世界各國,均鼓勵愛滋感染者回歸家庭,回歸社區;因此,衛生署呼籲,感染者的家人應接納感染者,給予最大的支持,不要讓感染者無家可歸;而社會大眾對一時無法為家人接受的感染者,也不要用歧視的眼光看待他們,給予他們更多的尊重及空間,使他們能獲得社會更多的照顧及關懷;除了透過民間團體無私的奉獻外,也需要社會大眾、社區居民一齊為愛滋防治而努力。
|
國際厚生健康園區編輯群
編輯: 紀秉瑩
|
最後修改日期: 2005/7/20 下午 04:05:00
|
|
相關醫療新聞:
.打疫苗+安全性行為 慎防A肝感染
.不建議補種B肝疫苗 疾管局:也得小心刺青、性行為傳染
.高雄市衛生局開辦SARS心理諮商服務
.提昇免疫力預防SARS從均衡飲食做起
.盲目提昇免疫力可能造成反效果
》更多相關醫療新聞...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