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榮民總醫院最近接獲兩名患者因自體免疫疾病表徵住院,所幸經過檢查發現,這些自體免疫症狀是體內另有惡性腫瘤的表象,由於能夠在癌症早期發現,因此得以早期治療。
一名72歲的男性患者,近兩三年來,下肢反覆出現紫斑,冬天寒流來時,紫斑變得更厲害,且出現局部皮膚壞死,在皮膚科醫師建議下,轉診至台中榮總過敏免疫風濕科,皮膚經診斷後證實為血管炎,但血液檢查發現免疫球蛋白A有異常高的現象,骨髓切片檢查證實為多發性骨髓瘤,合併皮膚血管炎。
另一名53歲的女性患者,住院前兩個月開始,出現多處皮膚癢疹及肢體無力症狀,在其他醫院求診診斷為皮肌炎,使用類固醇治療後病情不見好轉,甚至完全臥床無法起身,且因無法吞嚥,而必須以鼻胃管餵食,於是轉至台中榮總。
該名患者經過詳細檢查後發現大腸有一腫瘤,且病理切片檢查證實為大腸腺癌,經手術切除惡性腫瘤後,皮膚紅疹及肌肉無力現象明顯改善,兩星期後,不僅類固醇可以減量服用,也已經可以自己扶著助行器行走。
台中榮總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陳怡行表示,當身體細胞發生癌變時,免疫系統會製造抗體企圖消滅這些不正常的癌細胞,不過,有時這些抗體會與身體的正常組織產生交叉反應,結果誤認正常組織也是攻擊對象,而造成各式自體免疫反應。
然而,也不是所有的自體免疫疾病都是癌症前兆,陳怡行指出,過去有研究發現,血管炎患者有一成至一成五左右、皮肌炎患者約有兩成至兩成五可能合併惡性腫瘤,年紀越大的患者,合併惡性腫瘤的機會越高;合倂惡性腫瘤者,常對傳統治療自體免疫疾病的類固醇或免疫抑制劑沒有什麼效果,如果將原發的癌症治療好,自體免疫病就會跟著緩解,至於患者的預後,則與癌症種類及嚴重度有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