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腸道激躁綜合群症狀病患增加不少,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家醫科醫生王文祥表示,平常此類病患已佔門診腸胃道病患的三成之多,年節期間民眾較易暴飲暴食、晝夜顛倒,往往因此出現腸胃不適的症狀。
王文祥指出,腸道激躁綜合症是一種常見的腸道功能性疾病,患者腸道並沒有任何疾病,只是對某些刺激因素,如牛奶、咖啡、辣椒、冷飲等,出現過度反應。民眾若暴飲暴食或是日夜顛倒,發病比例往往因此而增加。
腸道激躁綜合症患者常會出現腹部絞痛,在排便或排氣後,疼痛便能得到緩解。每次發作持續數小時或數日不等,反覆發作可長達數年或十年之久。此外有人出現便秘,糞便乾硬,排便不暢或是腹瀉,糞便多為糊狀或黏液,排便有緊迫感、上腹部飽脹、厭食、噁心、消化不良等症狀,另外也可能出現多汗、潮熱、心悸等神經功能紊亂症狀。
王文祥建議,憂鬱或焦慮患者,可適當使用抗憂鬱、抗焦慮藥物治療。如果是精神緊張為誘發因素者,可在緊張活動前,服用醫師開的抗憂鬱藥物,維持心情愉悅及穩定,以預防腸道激躁症狀的發生。
另外,據調查顯示,暴飲暴食常使婦女或年紀較長者產生便秘情況,且有逾半數的七十歲以上長壽老人曾發生便秘症狀,這可能與老年人的胃腸平滑肌衰退,蠕動緩慢無力有關。因此,年紀大者與婦女更應保持正常飲食與作息,以預防相關疾病的發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