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世逾百年的阿斯匹靈藥物,被證實可預防血栓後,現在又多了一種新用途,醫師建議,50歲以上的民眾每天服用低劑量阿斯匹靈,可預防心臟病;台灣拜耳藥廠看準這項商機,預計年底引進低劑量不傷胃的新型阿斯匹靈,提供心血管疾患者一個預防性用藥新選擇。
阿斯匹靈上市已經107年,主要作用為鎮痛、解熱,在台灣每年就要消耗一億顆以上;1980年代,醫界研究證實低劑量阿斯匹靈具有抑制血小板的效果,被醫界視為心臟保護劑,可預防心血管疾病及中風,現在國內的醫師也帶頭服用,心臟外科權威亞東醫院院長朱樹勳就是其中之一。
朱樹勳表示,阿斯匹靈已被證實具有預防心血管疾病及中風的功用,他於幾年前開始每天服用50毫克,配合規律運動來預防心臟病,對於他的病患,特別是開過冠狀動脈繞道手術者,除非是有胃病或過敏,都建議他們每天使用。
朱樹勳指出,年齡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之一,若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群,特別是曾有心臟病史的民眾,如果沒有胃病、對阿斯匹靈過敏或是凝血功能不良等問題,可以考慮每天服用50毫克的低劑量阿斯匹靈預防心臟病再發,作為單純的預防性服藥。
雖然一片叫好聲,但仍有醫師持保留態度,振興醫院心臟外科主任魏崢就表示,阿斯匹靈主要是抗凝血,以抑制血小板來預防血栓,的確能降低心肌梗塞與中風的機會,但對於已經發生的動脈血管硬化是不會改變的,因此並不能預防中風發生。
魏崢指出,已經出現硬化的血管,服用阿斯匹靈只能延緩阻塞的發生,使狹小的血管不會因血流緩慢而凝血,造成心肌梗塞,不過卻不能阻止其發生,且若是沒有動脈硬化的健康人服用,反而會降低凝血功能;此外,對於阿斯匹靈會造成的消化性潰瘍、過敏及出血問題,也需加以考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