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後強迫症患增多!醫師:適當緩和情緒必要時需對症下藥 |
|
一名學生每天洗手要洗上數十次甚至數百次,即使洗破皮了還要洗,同學不小心碰到他的物品,或輕拍他一下,被觸碰的東西、部位更是大洗特洗,這是常見的「強迫症」現象;身心科醫師發現,隨著學校陸續開學,這類患者有增加的趨勢,大多是不斷的洗手、翻書,強迫自己重複同樣的動作或想法,導致生活深受干擾。
台南市郭綜合醫院身心科醫師陳金柱指出,「強迫症」患者屬於焦慮症的一種,患者會有重複性的意念、衝動、想法和行為,他們明知這是不對的,卻又無法抗拒,以致焦慮或憂鬱接踵而至,這些患者普通有注重細節,追求完美、一成不變,毫無彈性的特色。
他表示,不少機構主管、高階人員、醫師、律師、高級知識份子都有強迫症人格,有的要求部屬做事時,因無法忍受缺陷,令部屬受不了;而時下的刷卡刷爆、購物狂及迷上網路現象,也是強迫症的一種。
一名剛上國一的學生,覺得人生乏味,相當消極,主因是他就讀國小時成績名列前矛,上了國中,在新的環境面對競爭對手,排名無法居冠產生挫折感,他認為不夠完美而想不開,因而悶悶不樂。
另一名學生的例子也相當怪異,看書看了半天,仍停留在前面幾頁,起因於他每次翻過一頁,就擔心剛才那一頁還有些地方沒看熟,因而又翻回去看,周而復始,看書速度奇慢,他家人並向醫師表示,孩子出一趟門也要跑回寢室好幾次,看看燈關好沒有,門是否鎖好。
陳金柱指出,強迫症好發於10多歲的青少年,原因大多不明,心理學家還認為父母太早嚴格訓練幼兒大小便,也會埋下強迫症的種子;強迫症患者在毫無意義的事情上浪費太多時間,無法專心,如不斷的洗手、檢查、計數、默念字句,往往使學業、工作和社交活動深受影響。
陳金柱強調,強迫症患者「囚禁」了當事人的行為和思想,其中的痛苦不是外人能夠體會,用抗憂鬱劑藥物配合心理治療,可以改善症狀,但無法完全根治;他呼籲,若是家長或學校老師查覺孩子凡事力求完美、有潔癖、道德標準很高、律己甚嚴、很重視課業上的表現時,教導他們從多個角度看待事情,讓情緒壓力緩和,必要時可請醫師看診對症下藥。
|
國際厚生健康園區編輯群
編輯: 紀秉瑩
|
最後修改日期: 2004/9/13 下午 02:57:00
|
|
相關醫療新聞:
.青少年保健手冊
.調查:不孕婦女七成有精神壓力一成五會感到焦慮及憂鬱
.臨床證實穴位按摩確實可幫助焦慮症患者舒緩症狀
.青少年對愛情充滿憧憬 醫師:柔性勸導比硬性壓制好
.關心週遭親友!注意三級自殺警訊就可能避免悲劇
》更多相關醫療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