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統計,台灣每年有四千人死於急性冠心症,不過現在抗凝血藥物的推陳出新,已能有效降低死亡率,而且在保養心血管之際,亦可改善週邊血液循環,減少截肢。
現年75歲的國寶級國劇名角孫元坡,4年前突然一陣心絞痛、兩眼發黑,什麼都看不見,緊急送醫後,經過醫院檢查為急性冠心症發作。
台北榮民總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常敏之指出,近年國人生活型態及飲食習慣改變,冠狀動脈心臟病(又稱冠心症)已躍居十大死因的第三位,四十歲以上男性及五十歲以上婦女、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抽菸、肥胖者都是高危險群,急性冠心症發作死亡率可達二成,患者若是倖免於死,則未來一年內,仍有一成以上的機會再度發作。
常敏之表示,急性冠心症是由於情緒波動過大、抽煙喝酒等因素,導致動脈硬化,產生硬塊,且斑塊破裂引起動脈血栓形成。急性冠心症可能出現的症狀,包括胸部中央感覺極不舒服的壓迫感、脹痛感、擠壓感或胸痛,這些症狀持續達數分鐘,有時候同時會有喉嚨緊緊的、口角麻麻的症狀。胸痛會擴散到肩部、頸部、上臂(尤其是左手內側麻麻的感覺)、下頷或上腹部。胸部極不舒服,同時伴有頭重腳輕的感覺,暈倒、盜冷汗、噁心、嘔吐或呼吸困難。
常敏之並且表示,心血管疾病患者平日和一般人無異,一旦發作則要把握分秒必爭的搶救時間,否則嚴重時不是死亡就是變成植物人。
對於冠心症患者,常敏之建議,可使用抗心肌缺氧藥物、抗凝血酵素藥物、抗血小板藥物進行長期治療。若患者服用第一代的抗血小板藥物阿斯匹靈治療,而病患若對阿斯匹靈出現不適應,也可改以健保已放寬適應症的第二代抗血小板藥物,來防止血小板凝集,長期服用,可減少病患死亡、中風、心肌梗塞的發生率。
|